009.57
茶叶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 7718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GBT 8302 茶 取样GBT 8304 茶 水分测定GBT 8306 茶 总灰分测定GB 9679
茶叶卫生标准GBT 14487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NYT 5017 无公害食品
茶叶SBT 10035
茶叶销售包装通用技术SBT 10157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43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3 要求3.1 品质的基本要求3.1.1 蒸青煎茶品质应具有条索紧直,香清味醇,干茶色泽绿,汤色绿,叶底绿的基本特征。3.1.2 品质应正常,无劣变、无其它异味。3.1.3
茶叶应洁净,不含非茶类杂物,不着色,不添加任何香味物质。3.1.4 各级
茶叶品质必须符合蒸青煎茶标准样的实物样茶。3.2 分级蒸青煎茶按质量分为EEE级、EE级、E级、S级、一级~五级,共计九个级,每个级有一个实物样为各级最低界限,实物样三年更换一次。3.3 感官要求感官要求见表1。表1 蒸青煎茶感官品质特征表级别 外 形 内 质 条索 色泽 嫩度 净度 香气 滋味 汤色 叶底EEE 细紧挺削 绿乌润 嫩芽多 匀净 嫩香持久 浓醇鲜 嫩绿清澈明亮 嫩绿明亮匀净EE 细紧挺直 较绿乌润 嫩芽多 尚匀净 清香持久 鲜爽 尚嫩绿清澈明亮 嫩绿明亮E 紧直 尚绿乌润 嫩芽尚多 稍有嫩茎 清香 尚鲜爽 黄绿明亮 尚嫩绿明亮S 尚紧直 尚绿 稍有嫩芽 略有嫩茎 尚清香 鲜醇 绿尚亮 尚嫩绿明亮1 扁直 绿尚润 有嫩叶 有嫩茎片 纯正 醇和 绿尚明 绿尚明2 尚扁直 绿 稍有嫩叶 稍有嫩梗片 尚纯 平和 绿 绿欠明3 稍粗松 绿稍枯 稍有老叶 有梗朴片 尚纯 尚平和 绿欠明 尚绿带黄4 稍粗松 枯 有老叶 有老梗朴片 稍粗 稍粗味 绿稍暗 粗老5 较粗松 枯暗 老叶较多 老梗朴片较多 有粗气 稍淡 绿稍暗带黄 粗老稍暗3.4 理化指标3.4.1 水分含量≤7.0%。3.4.2 总灰分含量≤6.5%。3.5 卫生指标按NYT 5017执行。3.6 净重允差按国家技术监督局43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令执行。4 试验方法4.1 审评要求4.1.1
茶叶等级品质的评定,以感官审评为主,对照标准实物样品质水平。4.1.2 采用干湿兼评,外形内质并重的评茶方法。4.1.3 感官品质评定采用五档制:即高、稍高、相当、稍低、低,内外八项因子逐项进行评定。4.1.4 感官审评的设备,用具,按SBT 10157执行。4.2 审评方法4.2.1 审评程序按GBT 8302执行。4.2.2 外形:双手端平茶盘,自左至右或自右至左摇转,使
茶叶均匀运转,然后收集于盘中央,察看面张茶,再簸开,分别检验嫩度、条索、色泽、净度,必要时于嗅香气和辨别异杂气味。内质:准确称取有代表性的试样4g,倒入评茶碗中,泡茶水量200ml,3分钟后,用网匙捞起
茶叶嗅香气,然后,看汤色,尝滋味,检验叶底。4.2.3 审评术语按GBT 14487执行。4.3 理化检验方法按NYT 5017执行。5 检验规则检验规则按NYT 5017执行。5.1 出厂检验出厂检验按NYT 5017执行。5.2 型式检验型式检验NYT 5017执行。5.3 判定规则5.3.1 感官品质检验的结果判断。5.3.1.1 八项品质因子评定二个稍低,即相当于一个低,评定两个稍高,即相当于一个高。5.3.1.2 八项因子评定两项因子稍低或一项因子低,其他因子相当,即为品质偏低。评定两项因子稍高或一项因子高,其他因子相当,即为品质偏高。5.3.1.3 八项因子项目之间有稍高、稍低或高低不能抵补,如有三项因子稍低或一项因子低,另一项因子稍低,即作不合格处理。干茶色泽变、汤色变作不合格产品处理。5.3.2 理化指标判定按NYT 5017执行。5.4 仲裁对检验结果有争议时,可通过协商解决或商请国家法定仲裁机构仲裁。6 标志、标签、包装6.1 标志、标签、包装产品包装的标志、标签按GB 7718规定执行,外包装标志要符合GB 191的规定。6.2 产品出厂顺序产品出厂均应按顺序编制唛号,加注生产日期、批次、净含量。6.3 标志标志要求醒目,整齐、清晰、持久。6.4 包装包装符合牢固、整洁、防潮、美观的要求,外包装用纸板箱,内包装用铝箔袋,或用编织袋,内衬塑料袋。接触
茶叶的包装材料,必须符合食品卫生要求。7 运输、贮存7.1 运输产品运输工具必须清洁卫生,干燥无异味,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物品混装、混运,运输时必须稳固、防雨、防潮、防暴晒,装卸时轻卸、轻放、防止碰撞。7.2 贮存贮存
茶叶的仓库或冷库必须清洁、防潮、无异味,并保持通风干燥,无直射光,冷藏温度5℃为适宜,库存产品的堆放应整齐有序,并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