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献上的陶瓷分类
发布时间 2011-08-11 浏览 51295 次
上似乎与“瓷”相通,而且所谓“磁器”与“瓷器”现在已成了同义语。而古人的理解却不尽然。如清人蓝浦在《景德镇匋录》(卷八)中曾引用唐秉钧的《唐氏肆考》时一段话,并且加以评论说:“磁、瓷字不可通。瓷,乃陶之坚致者,其土埴壤。磁,实石,名出古邯郸地。今磁州有陶,以磁石制泥为坯烧成,故曰‘磁器’,非是处陶瓷皆称‘磁’也。闻景德镇俗概从“磁”字书称,余所见商估亦多以‘瓷’为‘磁’,真可一噱。磁州今尚烧造。”

如此看来,“磁”与“瓷”并不相通,而是借用。若按一般人的理解,单讲“磁”字,恐怕仍偏重于具有吸铁力的意思。例如磁力、磁气、磁石、磁铁、磁针、磁场、磁化……。在古代文献里,也往往将“磁石”与“磁器”相提并论。如《新唐书》内就曾有关于“邢州土贡磁器”与“惠州(磁州)土贡磁石”的记叙(见《新唐书》志二十九、地理三)。而唐代字典—《一切经音义》中关于“磁石”的解释是“谓吸铁者也”,并且明确指出“《说文》无磁字”。可见古今的理解是一致的。

在西方近代研究中国陶瓷的分类法中,还有按其性质、形状、色彩、技法、纹饰等加以划分的更为古老的方法。如早在1874年左右,英国教育部科学工艺局就曾按照这个分类法出版过一部题为《弗兰克所藏东方陶瓷目录》的名著。据目前所知,这大概是欧洲最早的一本有关中国古陶瓷分类的专书了。以此作为基础,后来虽经过不少专家和收藏家之手不断加以补充修订,然而始终未见找出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陶瓷分类法。直至今日,仍旧停留在各有所本,互不相通的混乱状态。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