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浙江古代龙窑和窑具的
下一主题:如何步入投资名人书画
还有人对陆羽的作品进行了考证与质疑。从陆羽写 的《陆文学自传》可知《茶经》成书时越窑瓷器生产规模还很小,质量也差,根本谈不上"类玉","类?quot;。安史之乱以后,经济重心南移,越窑瓷器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瓷器质量逐渐提高。到了晚唐,越窑才真正达到"类玉"、"类冰",的程度,并开始用于土贡。土贡就是以土产为贡品。唐人对越瓷的赞美之词,也是在晚唐大量出现的。《陆文学自传》只用一年多的时间,即撰书8种61卷,而当时陆羽年仅28岁,无论从时间还是从阅历来说,都是不大可能的。所以他的自传很可能为后人增补修改。此外,《茶经》中提到的"鼎州",仅在690~701年和906年以后建置过,在陆羽生活的年代根本没有"鼎州"。同时,越窑瓷器以上林湖为最好,而上林湖在唐人属明州,五代以后才划归越州。因此,《茶经》中所说?quot;越州上,鼎州次"一段文学是否陆羽所写,就值得研究了。有人认为《茶经》的最后完成是在北宋。由于晚唐五代越窑的昭灼地位,文人墨客倍加褒誉,于是就是《茶经》中补入了许多内容。,但越窑与邢窑不可动摇的历史地位,无疑都已同时载入史册了。
邢窑作为白瓷代表,它是陶瓷生产技艺有了突破性的科学进步的一个标志,它为开辟白瓷时代作出历史贡献,当时的邢瓷精品几与今日的高档细瓷无异。尽管五代后衰落了,但河北、河南、江西景德镇的白瓷兴起,发展势不可当,山东淄博的磁村窑也于五代有了白瓷生产。白瓷给中国乃至世界陶瓷还来划时代的变化,进一步开辟了美化瓷器进行各种彩绘装饰的良好条件,把瓷器工艺成就推向一个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