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花鸟画强调主观的加工取舍,概括集中,抓住主要的本质的东西,也就是抓住它的特点,对重点突出的形象刻划入微。花鸟画不是自然描绘,应删繁就简,对不需要的旁枝末节,大胆简化,留有空白,更富有想象力。陶瓷工笔花鸟画,根据内容表现的需要,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在一个画面上,可以同时表现四季花。如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王锡良、秦锡麟、戴荣华、刘平、李林洪、熊汉中等人联袂创作的大型瓷板画“繁花似锦”就是在一块瓷板上描绘了迎春花、荷花、兰花、菊花、梅花、水仙等四季花卉,而且陶艺家们灵活有机地采用了俯视、平视、仰视三种视点观察和表现笔下的百花,让观众的目光可以由近及远随着画面自由游动。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作画也经常“画物多不同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宋沈括《梦溪笔谈》)。此外,中国花鸟画中最为盛行的折枝花更是摆脱了现实空间对物象的限制,景德镇陶瓷艺术家们完全是为情造景,为了使陶瓷花鸟画充分地反映自己的主观情感,不惜冲破客观的物理时空,在画面中为自己、为观念营造一个自由的心理时空。
景德镇的陶瓷花鸟画所显现出来的自由的时空意识,是深受中国古代哲学,特别是阴阳学说和老庄哲学影响的。清人丁皋在《写真秘诀》中说:“凡天下之事事物物,总不外乎阴阳……惟其有阴有阳,故笔有虚有实”,陶瓷花鸟画也正是利用“虚实相生”来取得画面的灵动,来反映“道”。此外,中国古人观照世界的方式也与西方不同。陆机在《文赋》中说:“其始焉,收视反听,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要求艺术家们用心去感受世界。只有这样,艺术才能突破人类视觉的局限,突破观照对象的局限,在有限中求得无限。因此,中国绘画中的视点是自由的,即所谓的散点透视,要求艺术家们用心去感受世界。花鸟画的透视,则是通过景物的疏密、聚散、虚实、偃仰、反正、向背等来说明和反映画家的观察视点。这样,陶瓷花鸟画在时空处理上更具有灵活性。所以,为了绘画主题的表现,为了创作主体内在精神的传达,在同一画面中可以经营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物象,更可以超越现实的时空,表现异时异地的物象。
五、结语
陶瓷花鸟画从唐长沙窑迄今已有千年的历史,作为陶瓷装饰不可缺的部分,它有着自己独特的美学特征,表现出中华民族独有的审美情趣,促进了艺术创作、表现手法的多样性,技巧和语言不断更新,风格形式也走向多元化。当今景德镇陶瓷界人才辈出,一大批既有传统,又有新意,充满时代气息的陶瓷花鸟画作品不断展露,令人赏心悦目,显示出我国陶瓷花鸟画空前的繁荣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