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安吉发现清代青花瓷窑址
发布时间 2011-10-28 浏览 51635 次

该窑烧制的产品,极大多数为青花器,少量单色釉器。从已采集的瓷片看,单色釉器主要是小碗和杯一类的小器,为青黄色釉居多,少数青绿色釉。

青灰色釉器物均为釉下青花,青黄色、青绿色釉器青花较少见。青花用料为土料,青花呈色也因釉色和烧造温度不同而呈现效果不同,施青灰色釉青花呈灰褐色,釉层稍厚的呈色更灰,釉层稍薄或釉面稍白的呈色蓝中泛绿,施青黄色或青绿色釉的青花呈色则为酱褐色,生烧器呈酱黄色,起笔落笔处青花呈黑褐色。

3、纹饰、工艺

所见青花器的绘画图案有兰花、草叶、鱼藻,还有无法辨认植物种类的缠枝莲,用文字作文样的仅发现“福”字一种,饰在盘的内心。少部分碗的内壁与底交接处围以两道弦纹和外壁口沿下饰一道纹弦。绘画技法均为一笔点划,所有装饰纹样均较疏朗,画技熟炼、线条流畅、画风粗犷自然,文字刚劲有力。(见下图)


从采集的标本分析,该窑的装烧方法都是以垫底置于窑床再加垫饼,器物放在垫饼之上,均为仰烧,碗盘以大者置于底层,往上逐层减小,多则六、七件一叠,少则四、五件一叠。器物间无窑具间隔,为使器物装烧时不粘连,所有碗盘都有浸釉后内底刮釉一圈,足跟里外斜削一刀,上层稍小器的足跟迭压在下层稍大器的内底无釉处,这样逐层迭压,最上层置杯或碟,其内底便不刮釉。为了保持器物在焰烧过程中与窑具收缩一致,因而紧贴器物的窑具——垫饼的制作要求相应较高,所有垫饼同器物坯件一样用淘洗过的瓷泥制作,并一次性使用,而垫饼之下的垫座则用一般泥土制作,且多次使用。垫底或垫饼的大小,随器物圈足变化而变化。(见下图)


器物的制作工艺为旋坯成型,然后加于轮修,大部分碗盘的外壁口处一道凸沿,器壁上薄下厚器底特厚。挖足较规整,圈足外高内低,外底内心都有乳钉和同心圆,足跟切削外侧较少,内侧较多。

从复原后的器物看,该窑产品造型规整,器身与圈足大小比例基本相称,从仅有的一件鼓腹型瓷片看,其曲线也较适中,但大的碗盘(该窑产品相比较而言)较笨重,由于不注重修胎,致使釉面不够光洁而显得所有器物外表都较粗糙。

由于该窑址的窑床和遗物堆积层都遭到了严重破坏,使得无法进一步清理,只能以采集的瓷片标本,根据其造型手法及制作工艺略作分析。(见下图)


从该窑的主要产品碗盘看,其造型虽然比较规整,但有拙重感,釉面也较粗糙,其装饰手法简单疏朗,绘画内容也是人们平常所见的当地花草之类植物为多,特别是缠枝中的花叶纹样与当地清代木制家具中常见的油漆图案有相似之处,它们之间可能有相互影响的关系,这些纹样都具有浓重的地方乡土色彩和风格。其烧制方法,尤其是圈足的挖足及足跟的切削都与清初景德镇窑的工艺手法极近似。该窑产品在本县境内的清代墓葬中也常有出土。

通过对该窑址的调查,对照本地常见出土的该窑产品及上述情况分析,初步推断该窑的烧造时代为清中期或略早些,属民间土用的碗盘为主。青花瓷窑址,在浙江地区尚属首次发现,这一发现,对青花瓷的烧造范围,特别是对浙北地区瓷业生产的发展历史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