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包种茶」这个名称的由来,则有好几种说法,其一是相传在过去包装材料不发达时,要贩售做好的茶叶,得将茶叶用方形的纸包起出售,而在包种茶区里,青心乌龙种所做出来的茶,不论是品质或商品价值都是一等一,再加上茶区里的茶农昵称青心乌龙种为「种仔」,所以用方形的纸把「种仔」包起来就顺理成章的叫做「包种」。
也有人说包种茶的名称起源于中国福建,因为在福建只要是半发酵茶就叫做乌龙茶,而名称的区别在于茶树种类的不同,如铁观音、本山、佛手、黄金桂、水仙等,用其它品牌做的茶全部叫色种,青心乌龙种在福建可被归类为色种,由于有一些人写字很潦草,有可能把「色」写得很像「包」,所以「包种」茶很可能是「色种」的笔误而来。
第三种说法则因过去在福建武夷山做茶多采单丛采制,这种方法是将每一棵茶树所采下来的茶箐分开来制作,由于每一棵茶所采收的数量很少,经过萎凋揉捻等制造步骤后,进行烘焙时,因为数量少,必须使用各种不同颜色的布,把茶叶分别包好放在焙笼里焙干,久而久之各种不同颜色的布各代表不同品种,这也有可能是包种茶名称的由来。
目前台湾生产包种茶的地方,是台湾最古老的产茶区,由于产茶历史悠久,在这些地区里,不但保留了高超制茶技术,更是茶树品种的宝库,拥有许多珍贵的品种,如武夷、青心大冇、红心乌龙、水仙、佛手、大叶乌龙、青心乌龙、梅占等。包种茶绝大部分以清茶面市,但也有焙成熟茶,焙成熟茶的包种茶,在坪林的茶行一般以「小种」的名称贩售。
在过去交通不好的情况下,茶农做好的包种茶,绝大部份交给中盘商,再由中盘商贩售到各地,茶叶的价格则由中盘商掌控。中盘商会按照茶品的好坏,加上自己的好恶给予价钱,茶叶品级因而形成,包种茶区在同一产季同一品种因制造技术的优劣,差价有时甚至可达十倍,这种特殊的情形是其它茶区所无法见到的。
如果能够清楚了解包种茶的品质,亲自到产区里买茶不但物有所值,甚至可物超所值。因此只要对包种茶多下点功夫,将有很多机会买到又好又便宜的包种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