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器的制作与品种
发布时间 2012-06-27 浏览 51182 次
而建。火膛位于窑室前方,后部有三条大火道倾斜而上,火焰通过火眼到达窑室。坚穴窑窑室位于火膛之上,火膛中有数股火道与窑室相通。早期陶窑的燃料通常用木柴和植物茎干。这些陶窑对研究早期制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泥条盘筑法

  最早的陶器制作应是从泥条盘筑法开始的。在陶器制作的初级阶段,人们通常用粘土搓成泥条,然后把泥条一圈一圈地盘筑成器皿,这种陶器,被称为手制陶器。在许多出土的早期陶器上可见到凹凸不平的泥条的痕迹。现今发现最早的有河南新郑裴李岗、河北武安磁山等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中的手制陶器。随着制陶业的发展,这种泥条盘筑法逐渐为轮制法代替,但在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中长期保留这种原始的制陶技法。

                红 陶

  红陶是一种在较低温度下的氧化气氛中烧造的陶器,烧成后胎质呈红色,故名红陶。主要有夹砂红陶和泥质红陶两种,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手制陶器,以夹砂红陶为主。如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马家浜文化、甘肃仰韶文化的马家窑类型及大溪文化等。晚期如山东龙山文化、中原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石峡文化等,均有红陶烧造。红陶烧造范围十分广泛,因而造型、纹饰均十分丰富,烧造时代延续了整个新石器时代,夏、商以后逐渐衰落。

                灰 陶

  灰陶是指一种胎体呈青灰色的早期陶器,由于在温度较高的弱还原焰气氛中烧成,因而胎骨较坚硬。灰陶的制作在新石器时代属于较进步的工艺技术,商周时期,灰陶成为陶器中的主流产品,常见灰陶有泥质和夹砂两大类,泥质灰陶多用作饮器、食器、盛储器等,夹砂灰陶多用作炊器和部分饮器。商周时,城市的兴起导致制陶业的进一步繁荣,灰陶也开始进入建筑用陶行列,产品有陶水管、简瓦、板瓦等,以后又烧成大量瓦当。灰陶的使用时期很长,历代皆有烧造。

               夹砂陶

  夹砂陶是新石器时代制作普遍的一种陶器,以红陶和灰陶为主。其之所以称为夹砂陶是因为这种陶器胎土内掺杂着许多颗粒在的砂土。由于加入了砂土,陶胎显得粗松。夹砂陶主要用于制作炊器,也有饮器、食器等。用于烹饪的器具由于掺入了砂土后,在支架的柴火中煮食时胎土不易爆裂,颇类似今日的砂锅。夹砂陶可能在陶器出现时期就已开始制作,在全国各地许多遗址中均已发现其踪迹。这种陶器延续时期长,是一种广为使用的早期陶器。

               彩 陶

  通常所说的彩陶,专指新石器时代的一种先在坯体上施彩,然后入窑一次烧成的绘彩陶器。这是一种足以代表我国早期制陶艺术水平的产品。常见产品有盆、碗、壶、罐、钵等器形。器坯多用手制,通常经慢轮修整。陶质细腻,有的作品上施白、红或其他颜色陶衣。纹饰以黑褐、紫红色为主。经模拟试验推测,可能使用的是氧化铁或锰一类天然矿物颜料。烧造窑温约900℃,装饰纹样丰富,绘画笔调流畅,内容有动物、植物、几何纹等。彩陶分布范围很广,除常见有出土物的黄河中上游地区外,西起青藏高原,东抵山东、江苏沿海,北至内蒙古草原,南达闽粤地区,均可找到彩陶遗存。目前所见彩陶以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器皿为最早。进入青铜时代后,彩陶逐渐消失。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