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感冒可以吃香菜吗?
下一主题:长期喝红茶包会损伤大
唾液是人体特有的抗癌剂。吃饭太快,不能充分发挥唾液的抗癌作用。由於环境污染日益加重、各种各样的食品添加剂以及食物的保存不当、烹调不当等,致使我们吃到的食物含有种种致癌物质。如果进餐时细嚼慢咽,口腔内的唾液腺就能分泌大量的唾液与食物充分搅拌,而唾液犹如门卫,可以拒致癌物质于门外。据科研人员研究,将咀嚼时人体分泌的唾液中加入强致癌物亚硝基化合物、黄曲霉素等,发现唾液对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具有明显的解毒作用。
案例:
某城市一女士因长期用餐“狼吞虎咽”,平均每次用餐仅5分钟左右,导致食管已失去正常蠕动功能,无法推动食物下咽。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消化内科主任张川介绍,进餐太快会使食物不能进行充分的咀嚼,颗粒粗糙、温度较高的饭菜,很容易损伤本身就很脆弱的食管黏膜上皮,使其破溃,引发急性炎症。
如果炎症在食管的上皮形成瘢痕,显然会影响其正常的运动功能,出现吞咽困难的情况就不足为怪了。
专家建议:
当然,用餐细嚼慢咽并不是越慢越好,因为消化食物的消化酶有分泌高峰,一般在十几分钟内,在分泌高峰中消化酶的浓度达到最佳的食物消化点,有利于营养元素的分解吸收。如果吃了油性较大的食物,受到脂肪的刺激,胆汁会一下子从胆囊排到肠内,集中消化脂肪。
张主任建议,每餐细嚼慢咽的时间最好在二三十分钟左右,这是指实实在在咀嚼、吞咽的时间,并不包括吃饭中推杯换盏、聊天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