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窑商品经济意识最强烈的表现还是在对商品广告作用的认识及宣传上。长沙窑瓷器上有这样一首诗:"买者心惆怅,卖者心不安。题诗安瓶上,将与买人看"。这首诗生动而形象地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与商品消费者之间紧密相连的关系。前两句颇有点顾客就是皇帝的意味,后两句则反映了长沙窑的主人们已意识到应该在瓷器题写点什么来打消顾客心中的"惆怅",这实际上是商品广告意识的觉悟。果然,我们在长沙窑瓷器上发现了不少极富商品广告意义的题词,如"卞家小口天下有名",`郑家小口天下第一","言满天下无口过"等等(注:"小口"是一种瓷壶的名称)。以产品本身作为媒介体进行广告宣传来看也是长沙窑的一大发明,在此之前,似乎还没有发现如此具有明确广告宣传意义的材料。
正如长沙窑善于运用艺术的手段使商品艺术化一样,长沙窑的广告宣传也十分艺术性。如有的瓷壶上题写着"富从升合起,贫从不计来。五文。"在这里把富有哲理的谚语与标价连写在一起,是很有深义的。要明白它的深刻含义,必须联系当时的市场价格情况进行分析。浙江嵊县出土的一件越窑盘口壶,上面刻写着`价直千文",越窑盘口壶高47.9厘米,长沙窑五文壶高19厘米,两件瓷壶大小相差不到3倍,而价格相差竟达二百倍。由此联系到长沙窑瓷器上题写的谚语,就会明白它在含蓄地告诉人们奢侈浪费导致贫穷,勤俭节约、精打细算才能发财致富,与其去买使用价值一样但价格昂贵的名牌产品,不如买价廉物美的长沙窑产品。可见,长沙窑的商品广告做得颇有心计,善于揣磨和影响顾客的购买心理。
长沙窑强烈的商品经济意识还表现在出口产品的经营上。长沙窑的瓷器在西亚和中亚出土最多,可以认为中、西亚是当时长沙窑出口瓷器的主要市场。根据南宋初年洪遵所著的《泉志》第十卷《大食国载》所载:"生金出大食国,彼方出金最多,凡诸贸易,并使金银。"由此看来,长沙窑瓷器出口中西亚应该是有厚利可图。为了打开中、西亚市,长沙窑出口瓷器,有的在形制上仿中、西亚的金银器,有的在瓷器上用阿拉伯文写上"真正最伟大"的题词,更多的则是用西亚所特有的一种重要的经济植物椰枣树以及中、西亚人民所喜爱的狮子、对鸟、葡萄、胡人乐舞等图案作为瓷器的装饰,以适应和迎合阿拉伯人民的生活习惯和审美心理。正因为长沙窑善于了解海外人民的生活习惯和要求,并尽量使自己的产品去适应它,迎合它,所以长沙窑才能够成为唐代我国三大出口瓷窑之一,其产品遍布整个东南亚、中亚和西亚。
长沙窑作为中唐时期新出现的一座民间瓷窑,为其他瓷窑、特别是越窑、邢窑等名窑竞争中,其处境相对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但困境和压力却促使长沙窑的主人们产生出比较强烈的商品经济意识,而这种意识反作用于长沙窑的商品生产和商品经营活动,从而提高了长沙窑产品的竞争能力,扩大了其产品的销售市场,从这个意义上说,强烈的商品经济意识正是长沙窑产品最后能够畅销全国,远销海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