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水青花的起源
发布时间 2012-11-24 浏览 53462 次
成了居人数百户的碗窑村。

另据立于元大德八年(一三O四年),今存大理三月街的《元世祖平云南碑》为元世祖树碑立传,宣扬"世祖之德大矣……故其功烈之崇,基业之广,贯三灵而轶千古。"来看,前述建水窑出土的青花玉壶春瓶上和青花碗内底上写的"元"字,即是元朝的国号,标榜是元朝烧造和元朝开始烧造,以记载元朝的历史功绩(我们发现后来的青花没有"元"字,也说明了这一点)。

以上均说明建水青花起源于元代。

建水虽在元代就烧造精美的青花,但没有得到继承和发展。一九八O年挖出大量的青花破片后,工人们都为当时精湛的工艺赞叹不已!因此为什么会中断?就成了人们需要了解的问题。

据建水县志记载:"(建水)明洪武十五年改路为府;旧有土城,二十年宣宁候金朝兴檄指挥万中拓地,改建砖城,是为府治。建水附敦首邑也,城周围六里三分,高二丈五尺,四方辟门;东迎晖,南阜安,西清远,北永贞"。以上记载说明:建水在明初继续了元代经济的繁荣昌盛而大兴土木--把旧土城改建砖城并造成四大城门。

前述《重修五显庙碑记》也记载了碗窑村在明代的繁荣昌盛。因此证明建水青花在明代不会中断。

而据《云南各族古代史略》记载,一六四七年(清顺治四年),明末农民起义军将领孙可望,李定国率领大西军余部进入云南。五月,李定国率兵攻打建水城。据县志记载:"李定国破城,大肆屠戮,驱而杀之白场者已达七万八千人,而斩获自戕不与焉。至是而西、南、北三楼亦同时尽于流冠之一炬。"建水州志的义冢碑记也同样记录了这一事件:明季流贼猖獗入寇……临安官、绅士、民协力拒贼……贼恨其抗,且恨其被伤者多,大肆屠戮杀,几无遗留……其时肝脑涂地、横尸遍野,计二十万人。兵道熊启宇焚而痊之,题其碑曰:义冢(义冢:一在北厂,一在老鹦树,一在碗窑,一在表中祠旁)。清顺治十六年,吴三桂引兵追击明末永历帝朱由榔,逼进建水城,前明总兵许名臣即率部撤出,又引起了建水的骚乱。

建水以此战乱人烟稀少,经济萧条,被在这一事件中烧毁的南、北、西三大城楼均未修复,故今存一东门城楼,成为"今古一高楼"。建水青花也由于这次战乱带来的经济萧条卖不到本钱而中断了生产,改生产粗糙廉价的粗陶。

结论

综上所述,根据元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建水窑具备的工艺技术条件,建水县产钴料,挖出的玉壶春瓶破片和禄丰元墓出土的相似并写有"元"字,因此推断建水窑元代开始烧造青花;根据建水文庙棂星门用建水窑的青花盘龙缸装饰及其始建、增建时间推断,建水青花开始烧造时间约为元朝至元二十二年至元泰定二年;根据清初的经济衰落,推断清初中断了青花生产。

因此结论是:建水青花起源于元代,其开始烧造时间约在元泰定二年前,为元早、中期青花;于清初中断了生产。

1  2  3  4  5  6  7  8  9  10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