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富认为,推进“茶为国饮”目前还未形成全国的热潮,急需从国家制度层面进行有效统筹整合,积极倡导,为振兴茶产业、复兴茶文化、实现“茶为国饮”名至实归,提供可靠保障。换句话说,就是推行“茶为国饮”,应该制度先行。
“首先要确立‘茶为国饮’的地位”。周国富说,茶是文化之饮,与五千年中华文明相伴相随,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为历代文人墨客所钟爱,成为“琴棋书画诗酒茶”的“侍文七件宝”;茶是健康之饮,不仅民间称之为“万药之本”,且其新的健身功效不断被现代科技发现和开发;茶是精神之饮,“清、敬、和、美”的茶德精神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茶是大众之饮,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绝大多数都有种茶或饮茶的历史传统和习俗,“柴米油盐酱醋茶”早已被老百姓视为“开门七件事”。“因此,‘茶为国饮’基础坚实。国家应适时确立‘茶为国饮’地位,对‘茶为国饮’概念明确界定,尽快使‘茶为国饮’真正成为国家的象征符号、民族文化的鲜明特色。同时,还应建立专项推广基金,开展公益性宣传,支持重大茶事推广活动,扶持大专院校开设涉茶专业,资助茶业人才培养,推动茶文化研讨交流以及茶知识宣传普及和推广等。”
其次,设立“国饮日”或“国饮周”。周国富建议,可借鉴韩国“茶日”做法,将每年的谷雨日或其所在周设立为全国“国饮日”或“国饮周”,发动茶人茶企、广大民众和社会各方面参与,通过组织重大茶会茶事,开展茶文化研讨交流,传授普及茶饮知识,展示茶艺茶道茶趣,宣扬茶礼茶德茶品,推介名优特色品牌等主题鲜明、各具特色、形式多样的活动,融休闲娱乐、知识传授、艺术熏陶、气质培养、美德教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构建起“茶为国饮”有效载体,全面推进“茶为国饮”大众化、保健化、生活化、知识化、时尚化、休闲化、人文化和多元化。
再次,推广“课(工)间茶”。借鉴英国“下午茶”和我国普及广播体操经验,以推动茶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四进”活动为切入点,在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大中小学校全面推广“课(工)间茶”制度,确定每个工作日的茶叙时间,在放松精神、缓解压力、增进健康、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同时,引导广大机关干部、企业员工、在校学生和基层群众会懂茶、会泡茶、会品茶,喝出健康、喝出品质、喝出文化。同时,积极引导和推动“把茶宴、茶会列入机关、企事业单位迎宾待客的最高礼遇”,让更多民众在亲历亲为中感受茶之道、茶之韵、茶之美、茶之礼、茶之德。
在周国富以及中国茶文化研究会的大力推动下,目前,浙江省委组织部等单位已设茶歇活动,茶文化“四进”活动正在有序展开。周国富感到欣慰,他坦言,推行“茶为国饮”好处很多: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增进交往、和谐社会;陶冶情操、修德养性;发展经济,利国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