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制匏器雕刻精致,制作精良,极富艺术性。2003年在嘉德秋拍中曾以63.8万元拍出一件清模印八仙纹匏瓶,至今仍保持着匏器拍卖的最高记录。此件匏器范模清晰,纹饰寓意吉祥,器型优美,可以说是不可多得的匏器艺术品。范模是匏器文化的直接体现,所以雕刻精致的阳模或阴模也都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有的范模制作名家也是被载入史册的人物,所以名家制作的范模一直受世人瞩目。
主要用途
此外,“匏器”的种类按用途来分,可分为实用器和陈设品两大类,从各种生活器皿到文房用具乃至赏玩之物,应有尽有。这些作品精微工巧,反映了当时的时代风尚和审美取向,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珍贵遗产。此外,匏器在具有实用价值的同时,还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那些经过收藏者长期把玩摩挲的传世器物,更给人以古朴、凝重的美感。
康雍乾时期的匏器大多都用在陈设上面,在制作上多不计血本。匏器在制作上,审美要求极高,一般情况下,百只才能有一只真正符合匠工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较高的审美性。此时的匏器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钟爱,是因为它有多变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经过加工之后的葫芦,表面可以产生繁复的图案,而且可以通过改变葫芦的形态,来达到一种奇妙的艺术美感。每年制成的工艺品数以百计,有碗、盆、瓶、壶、盒、罐、炉等等。
匏器还可以作日用品,可以装药、盛烟和饲虫,还可以作单纯的观赏摆件。葫芦所具有的特殊质地和色泽,洋溢着一股清新自然之气,给人以古朴、凝重的审美感觉。老熟的葫芦色黄如金,时间愈久,其色愈重。再加上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把玩摩挲,包浆最后达到紫润光洁的程度,古色古香,令人赏心悦目。其中用葫芦做成的虫具是最有特点的,
在诸多的虫具中,葫芦虫具以其典雅别致最受呜虫爱好者和收藏者的珍惜。最讲究的是口和盖,锯掉葫芦的上半部,配上紫檀、红木或象牙的口,再配上玳瑁,虬角或象牙的盖(也叫芯子),畜养蝈蝈的还要在口内装一人用黄铜丝盘成的胆,这才算是一个完整的葫芦虫具。盖又分为高蒙芯、平蒙芯、低蒙芯,高蒙芯高一寸到一寸五,雕刻得玲珑剔透,有花卉、山水、人物等图案,还有雕有图案的蒙芯。虫具匏器既有实用价值,也具独特的艺术价值。那些经过玩者几十年乃至上百年把玩摩挲而由黄变红,由红变紫,价值就变的更高了。口的材质和厚薄最重要,因为会影响蝈蝈的音色。
市场前景
在十几年前,人们根本都不会想到到一这种民间的雕虫小技会走进拍卖场,而且还会有一个大价钱。清中期以前的匏器多为官方制作,且为上层人员使用和把玩,大多存于博物馆中,北京故宫就有匏器藏品590件,匏器流入民间的较少,即使台北故宫也无此藏品。所以藏家不易在收藏中搜寻到清中期以前的匏器。而流入民间的那一部分,还多涌向少数专业收藏人员手中,他们对匏器的热爱可以说是投入了全部的精力,只为喜爱,而不是为了投资。由于流入市场的匏器较少,所以参与的人就少,不能掀起一个大的收藏热潮,但是一旦清中期以前的匏器,现身市场,立即会成为藏家角逐的对象。
清代以后的匏器开始大量的生产,日益平民化,不仅供皇室人员赏玩,还渐渐流行到民间。大多民间富家子弟以匏器斗蛐蛐。这时的器物相对来说艺术性较前期有所降低,主要实用。上世纪80年代,在官园市场,一只品相很好的葫芦器,几百元,甚至几十元就能买到,但是当时几百元的葫芦器,现在没有一两万元根本别想买到,而且就算有钱,也未必有人愿意卖给你,因为现在这些古玩存世量非常少。依照现在的行情,这些虫具的升值潜力是以10倍计的,价格几年翻一番很平常。
由于匏器的市场很狭窄,所以匏器在拍卖中很少见,目前也只有嘉德等少数拍卖公司拍卖过,其余的都是在杂项中偶尔出现一两件。嘉德现在每场拍卖都会推出一些匏器,在2005年的秋季拍卖中嘉德共上拍16件匏器拍品,由于没有大的收藏群体,所以成交率并不高,只成交了8件,成交率为50%,这在杂项中还是不错的。
在匏器的投资中,要特别注意匏器的制作工艺,从工艺上断定其时代特征,与大多数艺术品一样,年代越久,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越高。特别是清中期以前的匏器,模制器较多,那些模印深浅突出,纹样清晰有寓意的匏器一般都要在万元以上,如带有年代款者价更高。特别是乾隆时期用葫芦做成的匏器碗,不仅工艺优良、纹饰清晰明亮、器型优美,再加上碗底的赏玩款,不能不让玩家陶醉其中。2003年秋拍中嘉德以19.8万元曾拍出一件清康熙弦纹匏器(一对),底款为“康熙赏玩“款。
匏器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玩儿文化。这种工艺是用人工和天然相结合的一种宫廷文化。清康、雍、乾三代皇帝特别特别喜欢这个匏制的器物,其中包括蝈蝈葫芦。种一片葫芦,但是成熟起来的寥寥无几,所以它非常难得。不论在拍卖场还是在古玩市场中,匏器都在不断的展现自身的美丽。其艺术性在藏家手中体会,在把玩中找寻。当看到那些“先天禁锢、后天加工”的匏器在手中盈盈一握,我们不仅仅感觉在玩那匏器文化,而且是在找寻那断历史。这样其收藏价值也在我们的手中凸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