匏器的鉴识及市场分析
发布时间 2013-05-27 浏览 52345 次

匏器,又名葫芦器,是明末出现的一种特殊工艺品,为明末太监徐九公(一说为梁九公)所创。明谢肇《五杂俎》中说:”葫芦(器)多有方者,又有突起成字为一首诗者,盖生时板夹使然,不足异也。”可见到了1 6世纪,带各种花纹、文字、诗词的范制匏器,已不罕见。清康熙时,匏器进入宫廷,成为皇家御用工艺品。

  现存的匏器实物和款识,以清康熙时期为早,有杯、盘、碗、壶、盒、瓶、笔筒、鼻烟壶、蝈蝈笼和乐器等器具。其中康熙年间的匏器以六瓣碗、缠莲寿字纹盒、八方形笔筒、蒜头瓶和四弦琴等物为最精。

  清代制匏工艺颇受皇家重视,康熙曾在瀛台的丰泽园内种植葫芦,并设专人管理。在宫廷的督造下,生产出诸多清朗典雅的模制匏器,其制作工艺精巧,产品种类纷繁。此时期匏器工艺已臻精致,品种齐全,式样新奇,纹饰丰富。至乾隆年间,这种“朴雅”之器更深得乾隆的钟爱,以为可胜金玉,乾隆御制诗中以匏为题材的即有数首。这些宫廷制匏器除供御前赏玩外,还被作为珍贵的礼品用以赏赐王公贵臣以及馈赠外国嘉宾使臣。清代中

1  2  3  4  5  6  7  8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