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她走进黄杜村农民盛振乾的家。盛老汉为她沏上一杯茶,这茶叶状如凤羽,色若玉霜,细酌一口,顿感鲜爽甘醇,清香四溢,细细回味,口角生津。她带着白茶到中国茶科所测试,出来的结果令人吃惊:白茶富含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含量高达6.25%——10.6%,最高的竟然达到了13%,高于普通绿茶的3至5倍。而氨基酸含量中茶氨酸又占了50%以上,茶多酚含量在10%以上,这极为罕见。
白茶“养在闺中人未识”,能否将其推广出去?叶海珍计划用3年时间,在溪龙乡发展千亩茶园,帮农民致富。
然而她没料到,动员农民种白茶竟会如此困难。她兴冲冲走进黄杜村一户农民家,得到的回报却是冷眼相对:“种不种茶是我的事,你管得着吗?”一村村宣讲,一户户游说,然而无人理会。
她调整策略,在政策上扶持。农民买茶苗每亩给予150元至300元补贴。乡里还与中国茶科所、浙江大学签订合作协议,请来技术人员对农民进行培训,给参加培训的农民每人每天按10元标准发误工补贴。
渐渐地,各村开始行动起来。1998年底,溪龙乡千亩茶园建设终于如期完成。1999年初,担任乡党委书记的她,提出了更大胆的规划:建万亩白茶基地。
此时,农民已尝到了甜头,各乡镇也群起仿效,一股种白茶的热潮席卷全县。2001年,万亩茶园规划实现了。叶海珍又把精力放在茶叶的销售上。她率白茶大户频繁参加各地的茶展会、农产品博览会,千方百计地提高白茶的知名度。
白茶在安吉迅猛崛起,县里迅即成立了白茶开发领导小组,制订了开发规划,完成了商标注册,并组织参加各种名茶的评选,1998年发布实施了《安吉白茶》地方标准,2006年上升为国家标准。2001年1月,安吉白茶获得原产地保护证明商标,此后连续八次举办了中国·安吉白茶节。2002年4月18日,从安吉白茶王上采摘的100克野生白茶在上海拍得4.05万元的高价。2010年10月24日,县里组织宋昌美、潘元清等13位茶农走进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新闻发布会,发表了“北京宣言”,承诺从当天开始,安吉白茶将全面建立质量追溯体系,生产、加工将严格按照农业规范标准进行,并且通过包装盒上的追溯标识,一喝茶就知道是谁种的。这一系列的举措进一步提高了白茶的知名度。刚刚揭晓的“2013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显示:安吉白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25.65亿元。
早在10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实地考察安吉后曾经这样称赞:“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尽管今年中国茶叶受到礼品茶销量下降的影响,但在安吉,这种现象却不存在。白茶供不应求,茶商络绎不绝,进入白茶时代的安吉茶农喜不自禁。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