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席用具
二、香席百科
香席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目的是借由香来结合书法和文学的一种生活品味、是各种使用香料形式里最纯净高雅的一种品香方式。和一般市面上普遍的线香、和香(合香)、香精、香水比起来,它只品香料本身的味道而非其它任何自然或化学的添加物。而且,传统香席上是不出烟的[1],所以不会像烤香或焚香等受烟味的嗅觉干扰、也不用去担心烟可能对身体上的种种危害。
2.1:中式传统香席历史
品香到了宋朝,就如同宋人吴自牧所书《梦梁录》中所称,举办香席已与点茶、插花、鉴古成为休闲养生之精致生活中的必备条件[2]。无论好友相聚雅集、家居休闲、习道修佛都会来上一炉好香,与好朋友分享,发展出香席文化。北宋人称点茶、插花、鉴古、品香为“四般闲事”。到了明代在家中筑香室邀好友品香更成为一种时尚与品味,在中国的诗词字画中留下许多。
虽然在明代时文人普遍在家里建静室举办香席招待客人一起品香习静,但于清朝时,西方文明慢慢成为主流时尚,中国传统文化开始起了转变,而传统香席活动也就逐渐没落了[3]。
2.2:中式传统香席步骤[4]
品香:炉主对香料的了解及使用出香工具的方法(训练)等。
坐香:
坐香步骤为:
初品清鼻:去除杂味;
鼻观:观想香趣;
回味:肯定意念。
香木因借由热气挥发而会快速转变为各种香味,主要分为这三个阶段:头香、本香、尾香。
课香:用书法诠释品香习静的体验。需要一定的文化素养和领悟力。
(来源:维基百科-香席)
三、香道文物
中国人用香,从历史的记载来看,有一个从薰香到焚香,再从焚香到坐香,并演变到香席的历史过程.这个情形可以说,是先在满足了生理上那种嗅觉和视觉的快感后,进而向心理的深度去探求,最后升华为一种知性美感经验的完美历程。
香道中的香席,到了明代中期至清初盛世大致定型,香事道具发展出“炉、瓶、盒”一组的定制。其中炉用来出香,盒子用来摆放备用的香片,而瓶则用来放香工具。这些成组的香道具,不但北京和台北两地故宫中保存了不少,而且承德避暑山庄行宫中,更有一堆保留下来,可以说也是清代宫中香席活动,保留下来的一些物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