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谋害曹操之父的元凶?
发布时间 2010-02-11 浏览 53832 次
派了二百名骑兵帮助护卫啊。

   显见,《吴书》对陶谦的溢美之词跃然纸上。对比一下陈寿、范晔对陶谦的负面评价,《吴书》亲陶谦的立场是明摆着的。
 
   查《吴书》之亲陶谦,其中有个原因,东吴孙氏与陶谦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其第一代领导人孙坚曾与陶谦结成同盟,这个同盟恰恰以曹操、袁绍、刘表等为敌的。而曹操与陶谦之间的仇怨,也正是源于两个同盟之间的政治军事斗争。

   《吴书》作为东吴官方史籍,不可避免地要反映出东吴官方的某些立场,如抬高陶谦、敌视曹操等。

   能说明《吴书》亲陶谦立场的还有一件事,《吴书》中记载了东吴名臣张昭在陶谦死后所致的悼辞,曰:“……曾不旬日,五郡溃崩,哀我人斯,将谁仰凭?追思靡及,仰叫皇穹”。《吴书》特意记载了这段悼辞,侧面反映了后来的东吴官方对陶谦的亲善立场。

   既然《吴书》对陶谦亲善,对曹操敌视,则在曹嵩被害事件中,《吴书》的记载倾向为陶谦说好话,自在情理之中,这是十分合情合理的推论。

   2,《吴书》的相关记载,其内容本身就漏洞百出,疑点重重。

   《吴书》出于亲陶谦的立场,将陶谦谋杀曹嵩,记载为陶谦“遣都尉张闿将骑二百卫送”,张闿因贪财而行凶。这个记载本身就充满漏洞,不合逻辑,甚至可以说是欺人之谈。

   试想,陶谦与曹操处于敌对、战争之中,曹嵩就是为了防止遭到陶谦的毒手才举家奔兖州,陶谦如果没有“背道任情”的乖戾、阴毒的心理,不去干涉听任曹嵩离去就够了,有什么理由要还要主动派遣两百骑兵去护送,对曹嵩表达如此好意?

   莫非陶谦是想通过主动护送曹嵩来讨好曹操,想改善兖州、徐州两家的敌对关系?诚如是,则,陶谦不会糊涂到不派自己的亲信部将,竟然派出张闿这类见财起异之徒的程度吧?

   此外,陶谦又是如何得知曹嵩要举家转移的呢?曹操谋划此事,为了安全一定是秘密进行的,不可能去通知陶谦或当地官员。那么,可能是陶谦打探到的?如果是这样,按常理,曹家的秘密行动,你陶谦侦知了此事也不宜张扬出去,更不宜冒冒然派骑兵去“护送”。

   总之,《吴书》的记载,怎么分析都是漏洞百出,疑点重重的。

   3,《吴书》的记载,是陶谦的一面之词。

   我们来问一下,《吴书》的作者是怎么知道张闿谋害曹嵩是擅自所为,陶谦并没有参与谋划此事的呢?看来,是来自陶谦的一面之词。 但是,陶谦的这个一面之词可以相信吗?有说服力吗?显然没有。

   试想,陶谦行凶谋杀曹嵩,其行为背离了时代的基本道德。他行凶之后,还会主动承认吗?为了逃避舆论责骂及曹操的惩罚,必然会竭力为自己开脱,于是,部将张闿就自然成了最合适的代罪羊。况且,张闿行凶之后就再没了影信,是陶谦将他放跑了还是先藏起来后来又跑了都不得而知。陶谦之词,遂成为死无对证的一面之词,完全不能作为说明陶谦没有谋害曹嵩的证据。

   《吴书》依据陶谦的一面之词作史,没有什么可信度,道理自明。

   第二、《后汉书·陶谦传》的相关记载也不可信。

   关于曹嵩遇害之事,《后汉书·陶谦传》记载曰:初,曹操父嵩避难琅邪,时谦别将守阴平,士卒利嵩财宝,遂袭杀之。

   可是,同一本《后汉书》,同一个作者的范晔,却在《后汉书·应劭传》中记载到:

   兴平元年,前大尉曹嵩及子德从琅邪入太山,劭遣兵迎之,未到,而徐州牧陶谦素怨嵩子操数击之,乃使轻骑追嵩、德,并杀之于郡界。

   另在《后汉书·曹腾传》中记到:

   及子操起兵,不肯相随,乃与少子疾避乱琅邪,为徐州刺史陶谦所杀。

   作者在《应劭传》《曹腾传》两本传记都十分肯定:曹嵩被害,陶谦为元凶;可是,同一个作者,到了《陶谦传》中,却记载了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说法,真是咄咄怪事。

   分析曹嵩被害之事在《应劭传》和《陶谦传》中的不同记载,范晔在《应劭传》中叙述备详,事实清楚,语意明确;《曹腾传》记载简略但结论也是明确的。唯独在《陶谦传》中则语焉不详,甚至根本看不出有曹嵩举家迁往兖州之事,似乎驻守阴平的士卒直接袭击了曹嵩之宅,劫了财害了命,该记载与其它的大量史料明显不符。
 
   我们不能断定范晔正是有意通过这样特别的笔法,去提示读者如何辨别真伪,但至少是有这种可能的。两个传记相对照,无疑,《应劭传》《曹腾传》更为可信。

   不妨推断,《后汉书》作者本人是倾向于《应劭传》的记载的,但作者范晔为南朝人,有一定的东吴传统,为了兼顾《吴书》的说法,因而在陶谦本传中,为传主讳,采用了有利于陶谦的记载。

   反观《三国志·武帝纪》、《后汉书·应劭传》、《后汉书·曹腾传》以及《世语》中,均明确记载了陶谦是谋害曹嵩的元凶,基本事实清楚,语气肯定,没有疑点。而且,这几部著作的作者,都没有必要刻意诬陷陶谦。且有杂史《世语》之翔实、生动的细节记载作有力之旁证。

   此外,史载陶谦指使部下谋害曹嵩,也是很符合陶谦的人格特点及“背道任情”的处世特点的,可作为信史看待;相形之下,《吴书》,《陶谦传》,就成为了需要否定的伪史。

   至此,关于谁是谋害曹嵩的元凶的疑问,辩析完毕。事实就是《后汉书》所记载,陶谦怨恨曹操数度攻击,乃乘曹操之父曹嵩举家搬迁之际,派兵将其袭杀。 

 

 

1.jpg

 

 

1  2  3  4  5  6  7  8  9  10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