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科学课程学业评价改革的脱节
科学课程评价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环节,是科学教育活动沿着制定的目标前进的保证。科学课程改革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学业评价的变革,二者相辅相成。我国科学课程需要多元的评价方式,例如科学探究就需要表现性评价的发展,而只有学业评价的改革进一步发展和突破,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推进。
[p][/p] 凯尔(Kahle, J. B., 2007)在回顾美国50多年系统改革时谈到,从苏联卫星上天到科学教育管理计划“人作为过程的学习研究”(Man: A Course of Study, MACOS),从《国家在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到《国家科学教育基准》,从“以州为系统的计划”(Statewide Systemic Initiatives, SSIs) 到《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教育理念和实际政策的相互作用影响了改革的发展以及关于改革的研究,改革的目标始终在现实与理想中徘徊。[25] 她认为50多年的改革研究和经验表明两点,一是大规模的科学教育改革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实施,二是改革必须包括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途径共同作用。比毕(Bybee, R.W., 1993)在论及20世纪末的科学教育改革时指出,美国的科学教育系统庞大、构成复杂、权力分散,改革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处理好规模、差异性及权力这三方面的问题。并建议改革以如下方式进行:所有科学教育工作者包括师范教育工作者、科学家、工程师、决策人士、研究者、教师等都作改革的主人,对改革负责,先对科学教育有一个共同的构想,接着制定包括长、短期目标的实施计划,然后密切配合,进行实际改革。[26] 我国科学教育改革在引入国外先进理念的同时,还要吸取国外系统改革的经验和教训,不但要具有国际视野,还要立足本土,针对我国国情进行科学教育研究,作为必要的学术支撑,而且科学教育改革需要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改革理念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