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大红袍盛装再出发
发布时间 2014-05-17 浏览 46657 次
印象大红袍共演出60场,接待游客同比下降2.91%。而印象大红袍公司96%的收入来自于演出门票。

“如果不去寻找新的盈利点、持久的盈利模式和延伸产业的话,那么不超过5年,印象大红袍就会沦为一场平庸的演出,印象大红袍公司则可能变成一家只能勉强维持收支平衡的企业。”郑彬神情严肃,“路只有一条,印象大红袍要华丽转身——实现由单一的演出业务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的目标。”

早在2011年,印象大红袍就开始了多元化发展的尝试。当年8月,公司与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武夷星茶业“联姻”,共同推出印象大红袍茶系列。从那时起,印象大红袍不仅仅代表着中国知名文化演出品牌,还成为武夷岩茶中的一个知名品牌。

“通过这次合作,我们实现了多元化和发展衍生产品的突破。”郑彬说,这是一次有益的探索,未来公司还可以尝试拥有自己的茶叶生产基地,甚至营销网络。

印象大红袍剧场边上就有一家创意集市。这里售卖一些旅游纪念品。看完演出的游客高松看中了一款“放下衫”。“看过演出,‘放下’是整场演出的主题,买回去做个纪念。”

这个创意集市,主要经营演出衍生品,比如茶叶、水、T恤衫等。“与演出相关的产品只占全部商品的不到20%,销量却占了40%,所以我们还要加快相关产品的开发进程。”产品开发部门负责人表示。

输出管理

就在“五一”期间,位处印象大红袍剧场附近的数字茶博馆和中华茶博园正式对外营业。

数字茶博馆采用先进数码技术演绎武夷山茶文化,并通过“御茶迎宾·大红袍茶会”表演,唯美演绎武夷茶传统十八道泡茶工序;中华茶博园则是文化体验游,以与游客互动的表演,让大家零距离地感受闽北多彩有趣的文化。

早在2012年11月的茶博会,武夷山市政府就启动了一项表演项目——花车巡游。这场花车巡游演出就是依托印象大红袍的200多名演员而量身打造的。“我们借助这个平台输出或者说复制我们的运营模式。”郑彬说。

盘活长期闲置的中华茶博园的,就是这种复制的极好例子。

通过介入中华茶博园、数字茶博馆的运营,公司实现了两个目标:一是扩大发展空间,未来甚至可望打造一个以茶文化为主题的餐饮、娱乐、购物综合场所;另一方面,演员们增加演出机会,每月可额外获得1000元左右的收入,有助于留住人才。

印象大红袍品牌名声大噪后,如今在武夷山市,许多部门筹划组织大型文化演出活动,都会不约而同地找到印象大红袍公司。实际上,每年慕名前来取经学习甚至邀约合作的各地政府部门及大型企业也是络绎不绝。

“我们可以考虑输出我们的管理模式到各地的演艺公司中,从而扩大我们的市场空间和产业链条。”郑彬说,“未来希望能在股权结构、资本投资方面进一步破题,这样就能在更大的平台上为印象大红袍赢得发展机遇。”

记者点评>>>

武夷山作为中国的双世遗,在自然景点的开发打造上取得显著成效,不过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上却相对不足。如朱子文化、红色文化、古闽越国、柳永等等品牌都不够出彩。唯独例外的是——茶文化。如今,印象大红袍已成为叫响茶文化的重要拳头产品,如今来武夷山旅游的游客,几乎都要观看一场印象大红袍演出。

印象大红袍何以如此成功?这离不开全国茶产业兴盛的大气候;同时,与张艺谋的名气、导演团队的实力、各种炫目的声光电技术手段不无关系,然而其要想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最终还是有赖于整个演出团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优势项目才能历久弥新,焕发生机,永葆生命力。对印象大红袍进行一次次或大或小的升级、改变的用意就在于此。

今年,武夷山市还将推出一台武夷水秀·梦之泉大型多媒体现代化水秀夜间表演项目,今后还有一场宋城千古情表演。众多新项目的跟进说明社会对武夷山文化市场的看好。但是,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真正传承好武夷山文化遗产的精髓,这又成为所有文化企业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