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影印古籍的其他加工工
下一主题:古色古香的古籍极品收
二是增删刻书牌记。刻书牌记是考证此书的出版人、出版地点和年代的重要依据。版本异同,价差很大。故增删刻书牌记之事,在明清时期时有发生,如今虽未曾出现,但也要多个心眼。
三是割改序跋。肆意割改序跋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或撤换序跋,冒充古刻旧刻而从中牟利。
四是版本杂拼。利用一本经多次传写或印刷而形成各种不同的本子,杂拼成一书。古籍《唐诗品汇拾遗》十卷,不法书商硬把三种版式行款各不相同的书瞎拼一气,冒充明成化年间刻本。
五是删改目录、卷数。目录是记录图书的书名、著作、出版、内容的纲目。不法书商常利用同种书由于刊刻者、刊刻时间不同,目录卷数产生差异的情况,篡改卷数,删割目录,伪加编造,以残本冒充全书。
六是染纸造蛀,以充古籍。采用染纸和伪造虫蛀的办法作伪。染纸作旧,明代有之,而近代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鉴于以上以假充真的手法,寄语爱好古籍收藏并希望其不断增值的人们,在觅藏各种古籍书版时,一定要明察秋毫,避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