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影印古籍的其他加工工
下一主题:古色古香的古籍极品收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有藏书的传统。家置几册古书,不仅能显示出儒雅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而且还能创增一定的经济价值。特别是如今的太平盛世,收藏之风日渐趋浓,更是激发了人们对古籍收藏的兴趣。
收藏古籍,需要一定的文史知识,更应具备一双慧眼。要知道,伪造古书,历来有之。不法书商任意剜改书名、著者之名,伪造珍罕书者防不胜防,尤其是宋元刻本和明清刻本,因价差明显,更使伪造版本活动延续了数百年。伪本一般均以元本充宋本,或以明本充宋、元本。明嘉靖年间,宋、元本身价达到按页计价,因有暴利,导致伪本大量产生。据明万历间高濂《燕闲清赏笺》“论藏书”条曰:“近日作假宋版书者,神书莫测。”其伪本猖獗可见一斑。清代书商造伪活动更是变本加厉。民国时期,不法书商干脆专门雇佣工匠制作假本,其手段之狡猾,竟使专门研究版本目录学的行家常常陷入真假难辨的窘境。
古籍制伪大致有六种手法:一是杜撰书名、著者。明代徐宏祖《徐霞客游记》是篇名著,不法书商为达到牟利目的,竟将其篡改为《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