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一块观赏石一般不可能同时具备上述条件。值得强调的是不同类型的观赏石其评价标准又各有侧重,要分别对待。
如对造型石、太湖石(含灵壁石、英石、昆山石)等,古人较多采用“皱、瘦、漏、透”的评价标准,现在还仍为人们所沿用。造型石是石中最常见的类型,也是我国传统石文化中历史最悠久、理论体系最完美的一类。但随着科学和文化的发展,今天已有那么多种观赏石,如对其他类观赏石都采用此标准就不确切了。观赏石的造型是大自然赋予的,每类观赏石以各种奇特的造型为特色,注意外部自然特征。例如亚运艺术节中国观赏石展的“大鹏回眸”和“雄鹰”就栩栩如生。矿物晶体、化石及纹理石也有造型评价问题。
纹理石以具有清晰美丽的纹理或层理、裂隙、平面图案为特色。收藏者往往追求其神似,注意它所表现出的内涵和意境。纹理石上的纹理通常是在成岩时期原生的或岩石受矿液浸染形成的,其次是岩石后期风化形成的各种花纹。纹理石的花纹图案可以是具体的人物、动物、花鸟虫草、山水故事等,也可以是抽象的图案,但构图的原则是简练自然,传神入化。如著名藏石家李饶先生的一块黄河石上的毛主席侧身像。纹理石的图案往往因历史文化背景不同而有不同的好恶。如著名的文字石“中华奇石”受华人社会喜爱;而雨花石“富士山”受到日本朋友的青睐,“耶稣”与“观世音”则因宗教背景而赋予以不同的评价。
对矿物晶体的评价:西方发达国家的博物馆和藏石者推崇、收藏和经营矿物晶体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亦是目前国际上经销额最大的观赏石类型之一。我国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矿物资源的国家之一,但收藏矿物晶体者人数甚微,经营者更是长期忽视,仅令在数年前才在有些地区如长沙、郑州、桂林、昆明、成都等地有人开始专门经营。由于矿物晶体的观赏价值及其经济价值取决于一系列独特的因素,因而其评价原则不同于其它观赏石类型。尽管各国资源、历史、习俗差异很大,各地博物馆、藏石者偏爱不一,但随着观赏石国际贸易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深入,观赏矿物质量评价的准则已基本趋于一致。评价的主要因素包括矿物的种类和稀有程度、晶体形态及造型,晶体完整性、大小及颜色、光泽、矿物其生组合等,其次为矿物的化学成分、发光性、假象、包裹体、产地及其他特征等。对于西方藏石者往往喜欢收藏10-20cm(一二个拳头大)大小的矿物标本,更小的一些标本亦有些人喜欢,但博物馆和日本的藏石者则偏爱大块的标本。近年来宝石矿物晶体标本,尤受人们青睐。
古生物化石的评价标准:化石是指保存在各地史时期岩层中的生物遗体和遗迹,必须反映一定的生物特征,如形态、大孝结构或纹饰等。化石观赏石是指具有一定观赏或收藏价值的古生物化石,其评价标准可归纳为:真、息奇、形、神、色、质和量8个字。
真:化石必然是天然的,这是首要的标准,离此则毫无价值,因现在市场上常出现很多膺品,如贵州龙等。
稀:越稀有难得越珍贵,如鸟、蛇化石很珍稀,而腕足类、珊瑚等大量产出,价值就较低。
奇:奇特、新奇。如双鱼化石标本中雌鱼在前产卵,雄鱼在后紧跟。
形:生物保存程度完整及其形态造型美,栩栩如生。
神:化石反映出的意境要永恒地耐人寻味,具有艺术魅力。
色:化石主体颜色与围岩底色之间的色质要搭配得当,两者要有一定的对比差别,以底色浅主色深者为佳。
质:化石的石化程度高及成份坚实而稳定者(如硅质、钙质、铁质)为好。风化可使化石显露,但风化过强则使化石体崩解、散落,不易保存。
量:标本过重过大者是博物馆收藏对象,一般大小要求与矿物晶体差不多。
以上是一般原则,真正品评时不能一味求全,而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如某件标本,当其某一项或两项指标(特别是息奇、神、形)超越优质极品的境界时,尽管其他几项指标有明显弱点,也不失为一件具较高观赏价值的珍品。评价时还要考虑主次轻重,其中“真”是首要的前提,“形”和“神”是评审的精髓,是观赏价值所在,而“息奇、色、质、量”则是补充和完善,既不能求全责任,亦不能只顾其一而不及其他。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有些化石珍奇稀少,且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一旦发现就应加以妥善保护,个人不能随意采挖,更不能自由采购和买卖,应做好保护工作,如恐龙蛋、贵州龙、鸟化石等。
事件石、纪念石是近年来国内外一些研究单位、博物馆和收藏家们比较感兴趣的观赏石类型。美国就设有收集、研究、销售事件石的专门公司。事件石中主要是陨石、火山弹和地震活动后遗留下来的石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