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纱网固定清洗法
有些纸质、绢质文物因为保存不当而糟朽严重,机械强度很低,但脏污情况又十分严重;有些直接从墓葬中出土,取出时粘连成团,沾满泥沙。这样的文物很难用常规的办法清洗。如果不洗,这些泥土污物又会影响下一步修复工作。因此我们借鉴日本人修复书籍类文物的方法,设计了纱网固定法清洗该类文物。
纱网固定法操作步骤:选一块薄型泡沫塑料板做承载物,同时选两张比画心略大的细纱网,将画心夹于其中。由二人搭手,平端纱网两端,放于泡沫板上,四周以木夹夹牢(泡沫板与纱网同时夹住)。将一只大型洗涤槽洗干净,内注深度为80%的蒸馏水(水温视文物强度而定)。二人轻轻将文物以及泡沫板同时放入水中,并用手压住泡沫板四周,另一人拨弄水面,制造人工轻浪,目的是荡涤泥沙、污物的附着。待四周水变混浊后,轻轻松开泡沫板,让其自然浮起。如有必要,还可以重复进行一次。之后让画心在纱网中自然干燥。这样做的好处是,糟朽碎裂的画心不会因为清洗时变形而重叠在—起,对以后的加固亦无影响。
虽然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卷轴文物进行清洗,但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尽可能的保护文物在修复过程中不受伤害或少受伤害。纸质和绢质文物都是比较脆弱的文物,较一般文物更易受到霉腐、酸腐,虫害环境的危害。我们在修复中会难以避免地使用现代加工技术抄制和染制的纸,而这些纸往往是以强力的化学作用加以清洗和漂白的,在纸中还残留有硫酸和氯漂白剂的痕迹。纸张制造和装裱过程中使用的白矾,在水溶液中本身就是酸性物质,一旦遇到温度高、湿度大的环境,就会形成酸腐蚀,引起纸张朽坏和霉蛀,这些都是对保存修复十分不利的。因此,我们在修复过程中,不仅要了解文物病害的形成原因、危害机制,还要形成对病害的预防性思维,尽量从文物的长远保存目的出发,预防潜在的病害。
上述采用的卷轴文物清洗技术,也只是我们在修复保护过程中所作的一些尝试,不当之处,望同行和专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