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采玉有官采和民采。
官采:即在官员监督下,由采玉工人捞玉,所得之玉全部归官。
民采:直到嘉庆四年(1799)才开玉禁,规定在官家采玉之后或官家采玉范围之外进行,人们在白天或晚上分散拣玉或捞玉。
2、挖玉
挖玉是指离开河床在河谷阶地、干滩、古河道和山前冲积、洪积扇上的砾石层中挖寻和阗玉砾。这些地方的玉也是由流水带来的。已著名的挖玉地点是玉龙喀什河东岸,洛浦县吉牙乡的古马特。
3、攻玉
古代攻玉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加工琢磨玉。一是指开采玉。一般主要是指开采山玉,即开采原生玉矿。采山玉比采子玉难,玉石在昆仑雪山之颠,交通险阻,高寒缺氧。
二、现代采玉方法
现代的采玉方法比古代前进了许多。在“采玉方面已不象古代那样富于迷信色彩,而具有科党性一。“挖玉”这一开采和阗砂矿的手段已经停止,只在采掏砂金的同时,从挖出的砾石中、顺带选出玉块,产量微乎其微。山玉的开采双古代点多且规模大。
1、拾子玉
拾子玉就是在河道中拾取流水携带和冲刷暴露出来的子玉。在昆仑山北麓,凡上游有玉矿,中下游就可找到子玉。拾玉是分散而自由进行的,拾玉即有专门从事者,也有随机者。专业拾玉者多是中、老年人。专业拾玉人有很丰富的经验,很注意选择拾玉的地点和行进的方向。他们找玉的一点往往在河曲内侧的石滩,河道由窄变宽的缓流处和河心砂石滩上方的外缘。这些都是水流由急变缓处,有利玉石的停积。拾玉进行的方向最好是自上游向下游行进,以使目光与卵石倾斜面垂直,易于发现。但要随太阳方位而变换方向,一般要背向太阳。自上流而下最佳的拾玉时间是上午。但在河流流向变化的地方或阴天则又当别论,可灵活掌握。河流中下游的子玉块度都不大,多在0.2~1.5公斤之间,其中小于0.5公斤者约占30%,仅有少数可达3~5公斤。小块亦可随施艺。
和阗的两条大河历来是拾玉子的主要河流,是世界上有名的玉河。喀拉喀什河古称乌玉河,河边的县城墨玉即以此而得名。玉龙喀什河即古代著名的白玉河。
2、开采山玉
现代采玉与古代采玉一个显著不同,就是开采原生玉矿占主要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各地建成多处玉矿山,用较先进的方法采玉,使得采玉规模扩大。规模较大者为于田县阿拉玛斯玉矿和且末县玉矿,其他地方如塔什库尔干县、叶城县、皮山县、和田县、策勒县等都曾短期开采玉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