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和田玉的皮色分类
下一主题:和阗玉的开采
在上海各拍卖公司集中上演的春拍大戏中,版画作品近日时有所见———6月28日落槌的上海嘉泰拍卖公司西洋美术专场上有李桦、张怀江、徐匡、沈柔坚、古元等人的木刻版画,古元的作品估价8000到10000元,其他画家的作品的估价大多仅2500—5000元,但陈逸飞的丝网印刷《白教堂》与《光明桥》估价却高达25000—40000元。6月27日落槌的上海泓盛的油画雕塑拍卖专场上,冷军的一套6幅石版画以77000元成交。
为什么同样是版画,价格会如此悬殊呢?
收藏需求催生市场
中外历史上为传播美术都采用版画的方式复制美术作品,荣宝斋、朵云轩至今仍在使用中国传统的木刻水印。在工业化印刷技术普及之前,欧洲许多画册都使用版画工艺印制。但是利用版画技术为名家名作制作复制品,却是艺术品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以毕加索为例,其作品拍出了上亿美元的天价,不少有心无力的藏家只能转而搜罗他的复制品,致使他的版画《节俭的一餐》2004年以相当于人民币970万元的价格成交,创造了版画拍卖的纪录。
曾任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