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琮始见于良渚文化并向外辐射,形式丰富多彩,其形体是高矮不等的圆管,四角饰神骑神兽的简化纹或变相纹,还有只饰神面或神兽面的。圆管中心的孔直径悬殊很大,身高最矮的仅1厘米。神徽纹有一层、二层、三层……,甚至多达十七层。齐家文化玉琮来自良渚文化,但已有变异现象,尚未见饰神徽纹的,少有瓦垄纹或横线纹,大多光素无纹,有高、矮两种。香港也出土了一件玉璋,显示其与中原文化上的密切联系。三代琮已少,西周尚可见;战国甚少,曾侯乙墓出土一件矮琮阴线饕餮【饕餮 音:(普)tao1 tie4,(粤)tou1 tit8 滔铁。义:传说中的一种贪食的恶兽。古代钟鼎彝器上多刻其头部形状作为装饰。】纹。汉人用素琮配以凤饰镀金银底座,说明汉人已不知其为何物。
圭与璋
圭是由石锛(一说是石斧)演变而成,是玉的瑞信,即身份标志,始见于山东龙山文化。日照两城镇出土一器,从其底部的阴刻饕餮纹可知刃朝上,可能是玉圭(见图4)。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了两件双孔玉圭,殷妇好墓也出土了玉圭八件,可分为平首、尖首、上弧首、下弧首等四种形式。上弧首玉圭中有三道双阴勾阳直线,两侧各双勾上呈外撇状阴线,下一孔。出土东周玉圭多为尖首平底者,秦芝芣祭祀日主遗址出土的玉圭也是尖首平底。西汉刘胜墓出土玉圭为锐角尖首平底,应是中山靖王刘胜的瑞信。明代帝王墓出土玉圭亦为尖首平底,王妃玉圭瑑有谷纹,谷纹直径较大,近似乳钉纹。
璋为端刃长身,最早出于山东龙山文化遗址,双叉,尖刃,长援,短内,一孔,援内之间两侧各出一栏,底斜杀。文献记载,「以赤璋礼南方」,还有天子巡狩时祭祀山川以及发兵所用之符,即用玉璋。从发掘出土玉璋来看,应是殓尸所用。三星堆祭祀坑出土边璋上所刻的图象中,亦有插牙璋祭山的场面。在栏部饰有牙齿者称牙璋,出于陕西神木县遗址,夏、早晚商墓均出土牙璋,西周则少见(见图5),东周半圭式璋曾有所出土。可知当今定名的出土玉璋、牙璋,大致在龙山文化和夏商时期。
图4 龙山文化玉兽面纹圭
图5 西周早期玉牙璋
饰件
玉饰件泛指人之首、手、身上的玉装饰件,迄今所见最古老的玉器就是玉饰件而非礼器,说明玉从石中分化出来之后,因其美丽多彩而打动人们的爱美之心,人们遂用玉磨治首饰,如玦、发箍、珠、匕、夔龙纹佩、兽面纹佩、圜形佩、梳背、璜、镯、带钩等美化人身的玉器。这种玉器到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时期往往有了配伍关系,如发箍、夔龙纹佩、兽首玦、圜形饰合为一套,或以玉背梳、串饰和带钩组成系列化饰件,并为巫、酋长们服务,成为祭神、礼仪场合或日常生活中的佩饰,与礼制发生了联系,这也表现了玉的多功能性格。
至三代(即夏商周),上述饰件有的已被淘汰,有的发生了一些变化,譬如由璜项饰发展为璜珠管串饰,到了西周演变为君子比德于玉的「杂佩」。最长的多层佩从项到膝,如何串组似无约束,所以其花色款式繁多,几无规律可循。到了清代,帝后、命官均佩朝珠,它虽来自佛教,但仍不失为新式佩饰。
北周以后盛行起来的玉带(蹀躞带、大带、革带),其源头也是出自良渚文化玉带钩,经历了西周的金带饰之后,战国早期又出现了革带用的玉带钩,至南北朝始见玉带。
总之,玉饰件品种甚多、款式极繁,中国历代各阶层的人士美化生活、美化自我,也都与玉饰件分不开。
玉玦、玉簪、玉镯
玉玦是最早的玉耳饰,亦名「珥」,其器型为有一缺口的大孔圜形器,始见于内蒙敖汉旗兴隆洼遗址。中国东部沿海诸古文化遗址均有玉玦出土,台湾卑南遗址也出土一大批款式繁华的玉玦(图6)。三代之后玉玦渐趋减少,但近年在云南汉代滇族墓中有大量出土者。
图6 台湾卑南文化玉多环兽形玦,可明显认出兽头及兽尾的造型。
玉簪又名「笄」,是安发固冠的细长身一端有尖的器具,或有首部施装饰者,可分为插在髻上使其不散的发簪,以及插在冠上且穿过发髻使冠稳在头上的帽簪,皇帝用的玉簪导即是。出土的史前冠簪甚少,仅见山东临朐朱封出土龙山文化玉冠饰,通长23 厘米,必为导冠之玉簪。出土的商代玉簪较多,多为平顶者,顶部作夔龙首饰(图7)。到了隋唐,出现双股玉钗,明代仅见单股的玉簪。
图7 玉笄(殷商),笄头饰一大钩喙、臣字形目、一足、短尾上卷的夔龙。
玉镯始见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圜状,戴在腕上。张陵山4号墓出土一件原定为琮的圜形器,饰等距的扁方块,琢有神兽面纹,高3.5厘米,孔径8.2厘米,可以穿过成年男人的手掌戴于腕上(图8)。殷代以后历朝的玉镯,近年都有所出土,其断面呈圆或椭圆形者为主,花、素、嵌金珠宝的样样俱全。明、清两代出现了翡翠镯子,沿袭至今,受到女士喜爱。
图8 良渚文化玉兽面纹镯
辽、金发祥之地处于北方,较为寒冷,为保护老年妇女而制巾(即帽子),名为逍遥巾。在逍遥巾的后部饰镂空花鸟纹玉件,比较完整的是黑龙江阿城金齐王墓出土妇人所戴的逍遥巾,由此可知,先前出土于金代墓葬原定镂空花鸟纹佩的一批玉器,可能都是逍遥巾上的玉饰件。这些玉饰件在工艺上均用镂空技艺,并将主题图碾琢得甚薄,做到纤细轻薄、精致生动,反映了金代玉工的高超技艺。玉饰件虽然存在的时间很短,可以说随金代(1115年-1234年)灭亡而退出玉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