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高度重视用科技引领黔茶产业链良性发展
发布时间 2015-02-01 浏览 50228 次
市场发展的需求。目前贵州茶附加值最高的是春茶、名优茶,夏秋茶的附加值还未充分体现。将来,六百余万亩茶园生产的夏秋茶原料产量巨大,贵州省茶研所研究如何用夏秋茶青以及加工精制茶之后余下的低端原料开发“超微茶粉”,通过技术手段破坏了茶青原料外形后制得的超微茶粉,易于拼配、还可以调和茶饮的口感,有利于保持茶叶口感的一致性,可以帮助解决“作为商品的茶叶如何在市场上长期保持风格、口感的稳定性?”这个难题,同时,还可以根据市场不同消费人群的喜好制订不同的茶粉配方,加工出可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的系列茶粉,对于延长黔茶产业链,消化夏秋茶青以及中低端原料将发挥重要作用。贵州省茶研所另一个在研项目是开发Υ(伽马)氨基丁酸茶饮料,直接从茶叶鲜叶中提取营养成分后开发功能性茶饮。氨基酸含量高、鲜叶持嫩度强、微量元素丰富是黔茶的品质特点,围绕贵州茶叶的品质卖点来设计精加工新品研发项目,可以让所研发的功能性茶饮在市场上具备比较优势。贵州圣心茶叶有限公司整合黔茶和黔酒的资源优势,突破传统白酒酿造工艺,让贵州兰馨茶叶公司的红茶参与到白酒生产的粮食发酵和酿造过程中,历时数年研制出有别于普通配制茶酒的“圣心红茶酒”,拓宽了黔茶产品研发思路。

科技引领黔茶构建良性循环发展的生态产业链。按照原产地的加工习惯,贵州引种的安吉白茶往往只利用白化期的原料加工茶叶,众所周知,安吉白茶的白化期非常短,白化期之后的茶青资源浪费严重,贵州省研科所与思南县晨曦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共同开展的“思南引种‘安吉白茶’非白化期茶青资源加工技术集成创新及示范”项目,研究如何用安吉白茶在非白化期之后的茶青原料制作茶产品的拼配原料,提高了茶树利用率;副研究员潘科还与茶企联合,研究如何用茶叶废弃修剪枝开发食用菌生产所需求的生长介质,或是转化为有机肥改良土壤,或作为清洁化能源代替茶叶基地的燃烧煤……贵州现有六百余万亩茶园,投产的已有三百余万亩,当六百余万亩茶园全面投产之时,整个产业链上的茶叶资源的利用率问题、产业链的良性发展问题将会愈加重要,而这些在研项目届时将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在科技促进黔茶产业升级转型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改善的问题。目前,不少茶企科技意识淡薄,科技创新积极性不强,茶厂普遍缺少科技人才储备;茶叶科研方向与不断变化的茶叶市场新需求新趋势的接合还不够紧密;尽管近两年茶叶科研得到增强,但投入力度尚不足以与拥有六百余万亩茶叶的大产业匹配。业内人士建议,茶业科技创新应该以企业为主体,在评审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时,可以考虑将龙头企业的科技人才储备情况列为重点考评内容之一,以促进大企业更加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以此为基础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全省茶企重视科技人才储备、重视科研开发;在继续加大科研投入的同时,对于茶叶科研项目,应更加紧密地接合国内外茶市场的发展趋势立项,让科技充分撬动黔茶产业的大发展。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