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飞翠太湖美
发布时间 2015-04-01 浏览 50478 次
dquo;值得”的含义。

  太阳初现香漫山

  从父辈开始,张成林一家和茶叶打交道已有50多年,今年的茶树长势比往年都要好,这让张成林非常高兴,但这股高兴劲很快便被忙碌冲散。“得抓紧时间采,这茶叶现在一分钟一个样,现在还是嫩芽,说不准一会就张开了,那就坏喽!”腰上系着小筐子的张成林动作非常娴熟,很快筐子里便铺满了一层茶叶嫩芽。清晨6点,太阳缓缓升起,伴随第一缕的阳光整个茶山也现出了自己的“真身”。广阔的茶山被一片浓密的绿色全部覆盖,阳光将依附在茶树上吸收茶叶精华的露水蒸发,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茶叶的清新香气,只是置身其中就觉得全身放松。这时记者才真切地看到眼前的茶树长得非常茂密,每棵茶树都分出若干的枝杈,每根枝杈上都挂满许多刚刚发出的嫩绿茶叶。尽管样子都是一样的诱人,但并非每片新出的叶子都能最终成为供人冲泡品尝的茶叶片,茶农们所采的仅仅是茶树上刚刚发出的“一心”(即嫩芽)或“一心一叶”,一条一米多长的枝杈上能采的只有10个左右的“心”。“这个收购的价格是最高的,如果芽片周围张开的叶子多了,或者芽片已经完全张开了,那这个就不值钱了,所以要抓紧时间采。”说完张成林和茶农们手飞快地动着采摘树上的嫩芽。从清晨5点到上午10点,张成林一刻不停地摘,但也只摘了不到3斤嫩芽,此时张成林的脸上已经满是汗水。“别看不重,这筐子里至少也有4万个芽头了”。张成林说道。在张成林旁边的老黄一家四口也在一刻不停地忙着,老黄家里种了4亩多的茶树,这几乎是张成林的4倍,为了能尽量多地采摘嫩芽,老黄不仅全家出动,还叫来了远在外地的亲家。“过了这段时间,茶叶就不值钱了。所以能多采点就不要浪费,多赚点钱跟亲家分分也好啊。”老黄笑着对记者说。今年60岁的老黄有一对儿女,如今还有了孙女。儿子和女儿都在市里工作,平日里难得聚在一起,只有采春茶一家人才能长时间地团聚在一起,老黄笑称这是自己一年里最开心的日子,不仅辛勤劳动有了收获,更难得的是家人的团聚。今年的茶叶长势喜人,而且大都已经签订了订单,老黄计算只要行情正常,每亩茶园可以出100斤的毛茶,应该可以收入2万元以上。

  百果环绕成奇香

  因为出产时间与全国各地春茶相比最早,且品质上乘,洞庭山碧螺春又有“春茶第一”的美誉。在观察了整个茶山后,记者发现碧螺春的生长环境也显得有些与众不同。整个茶山除了茶树外,还有许多其它的果树,个头最高枝杈上长着白花的是枇杷树。指着如黄豆粒般大小的枇杷果,茶农们告诉记者,5月份的时候枇杷果就能成熟,那时候漫山遍野金黄色的枇杷果,景色也是非常美丽。个头稍矮一些的是杨梅树,除此之外还有橘子树、银杏树、板栗树,碧螺春就如小家碧玉般置于这些果树的“庇护”之下。看似杂乱无章但茶农们告诉记者这恰巧是碧螺春品质上乘的关键,茶农们表示茶树非常娇贵,对光照是既需要又害怕,没有阳光的抚慰,茶树长不了身体,阳光太强烈,又会蒸发掉茶叶中包含的水分,以至于未老先衰。有了果树的环绕茶叶的境遇就不同了,阳光透过果树的树桠子照射进来,光照移动、时阴时阳,就像给茶树支了一把天然的保护伞。并且因为置于众多果树之中,吸收果树的香气也使得正宗的碧螺春多了一股果香,这也是区别于其它茶类的关键。

  古茶曾唤“吓煞人”

  关于碧螺春茶的历史,在位于东山镇江南茶文化博物馆中,工作人员向记者做了详细的讲解。碧螺春茶可考已有1000多年历史。当地民间最早对洞庭茶又叫 “吓煞人香”。相传有一尼姑上山游春,顺手摘了几片茶叶,泡茶后奇香扑鼻,脱口而道“香得吓煞人”,由此当地人便将此茶叫“吓煞人香”。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茗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题名“碧螺春”。

1  2  3  4  5  6  7  8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