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揭秘高大上茶学专业:
下一主题:板山普洱有机茶基地成
百果环绕成奇香
因为出产时间与全国各地春茶相比最早,且品质上乘,洞庭山碧螺春又有“春茶第一”的美誉。在观察了整个茶山后,记者发现碧螺春的生长环境也显得有些与众不同。整个茶山除了茶树外,还有许多其它的果树,个头最高枝杈上长着白花的是枇杷树。指着如黄豆粒般大小的枇杷果,茶农们告诉记者,5月份的时候枇杷果就能成熟,那时候漫山遍野金黄色的枇杷果,景色也是非常美丽。个头稍矮一些的是杨梅树,除此之外还有橘子树、银杏树、板栗树,碧螺春就如小家碧玉般置于这些果树的“庇护”之下。看似杂乱无章但茶农们告诉记者这恰巧是碧螺春品质上乘的关键,茶农们表示茶树非常娇贵,对光照是既需要又害怕,没有阳光的抚慰,茶树长不了身体,阳光太强烈,又会蒸发掉茶叶中包含的水分,以至于未老先衰。有了果树的环绕茶叶的境遇就不同了,阳光透过果树的树桠子照射进来,光照移动、时阴时阳,就像给茶树支了一把天然的保护伞。并且因为置于众多果树之中,吸收果树的香气也使得正宗的碧螺春多了一股果香,这也是区别于其它茶类的关键。
古茶曾唤“吓煞人”
关于碧螺春茶的历史,在位于东山镇江南茶文化博物馆中,工作人员向记者做了详细的讲解。碧螺春茶可考已有1000多年历史。当地民间最早对洞庭茶又叫 “吓煞人香”。相传有一尼姑上山游春,顺手摘了几片茶叶,泡茶后奇香扑鼻,脱口而道“香得吓煞人”,由此当地人便将此茶叫“吓煞人香”。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茗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题名“碧螺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