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认为,茶商在守住老客户之时,要开拓新客户,更要开拓圈外人,尤其是年轻人,才能以更快的速度向“全民饮茶”迈进。
茶馆之兼收并蓄——空间设计令人惊叹
综合来看,重庆的茶产业仍处于初始发展阶段。但重庆茶馆的发展,却超出预期,直追甚至赶超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
从类型上来说,有可以喝坝坝茶的老茶馆,几块钱一碗的茉莉花茶,可以喝上一下午;有新式的茶楼,可休闲亦可棋牌;也有纯粹的清茶馆,没有半点棋牌或餐饮的元素。
茶空间设计方面,更令笔者惊叹不已,每一家茶楼几乎都是一个独立的茶艺术空间。中式风格的,比如白鹭原,传统的中国元素尽纳其中,婉如一座传统的茶文化博物馆,包容万象;主题设计饶有趣味的,比如莺花渡,茶馆内的特别设计,让茶友仿若回到莺飞草长的春天,于渡口喝茶的情形;时尚风的,比如时代天街的知竹,以轻快明亮的风格现身闹世区,让喝茶变得时尚起来;简约风的,比如江上兰亭,整体设计简约而不简单,移步即是一景,时时怦然心动。
上述提到的,只是重庆数千茶馆中的几例而已。或许还远远不能完全反映重庆茶空间设计的整体水平,无论是在南桥寺、还是京闽、天月,亦或巴国石生等茶城,随便逛逛,你会发现哪怕只有十多平米的店面都被设计得别有一番风味。
重庆的茶馆文化如此超前,这与重庆本身的文化历史有关。
有“小香港”之称的重庆,也可以说是一个移民城市,在抗战时期亦是“陪都”身份,再加上山城独特的地貌,造就了重庆人火辣豪爽的性格。这一切,练就了重庆人的包容,成就了重庆人的爱学习的特性。
另外,重庆本身就具有很深厚的茶馆文化底蕴。在解放初期,其茶馆数量就已达数千家。所以在经济日益发达,人们不必再为柴米油盐担心的今天,茶馆文化也随之兴起,而茶馆类型和茶空间仅仅是诸多变化中的两种体现而已。
有茶的地方,一切都能“兼收并蓄”
做茶即是做文化,更注重的是长期的效应。如果说,重庆的茶中有“兼收并蓄”,倒不如说这是茶本身决定的。
中国茶道的精神是一代代茶人出入于儒释道三家,融汇中国传统文化经脉,并最终着眼于茶这一天然饮品而呈现出的特殊品质。可以说,有茶的地方,一切都能“兼收并蓄”。
此行中,最令笔者震撼的是山城的火锅文化,简直遍布大街小巷,甚至有专门的火锅村。要是茶文化能像重庆火锅文化一样普及的话,这世间便也处处是净土了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