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书画市场的几道坎
发布时间 2015-09-13 浏览 49569 次
2万。就作品本身讲,影响其价值的还有一个隐性因素:艺术家的人品。北京专家举例:同样是过世艺术家,启功先生的字涨了,有的人却不升反降。人品差对艺术品的欣赏、悬挂会形成负面影响。

  三是保真,才能建立艺术市场诚信。赝品,是一大破坏因素。当前,包括北京在内的拍卖会,均不承诺保真,只是发出要约,提前几天预展拍品,供购者选辨。拍出后半月内发现是假货,可予退还。尽管如此,北京各大拍卖公司还是力避赝品,拍卖当代大师作品前,先请本人亲自认定,再上拍台。大师过世,则请专家认证,专家和家属意见相左,以专家意见为准。中工美拍卖公司对工艺美术品拍卖,甚至一反常态喊出“保真”口号,业内哗然。由于大收藏家、大鉴赏家汇聚,大拍卖公司把关,北京艺市得天独厚。上世纪九十年代,成都堪称“热拍”之城,几乎周周有拍卖会。但假货充斥,如一幅赵朴初的字,仅叫价600多元,很不真实。

  即使“货真”,也存在“价实”问题。一些现创作品,一上拍卖,就存在价格虚高。著名书画家刘云泉主张坦诚,记者现场追问,刘云泉很实在地对作品价格亮底,果然适中。

  诚信太差,难于举槌。一些成都大藏家宁愿坐飞机进京参加拍卖会。成都艺市需要重建诚信。

  四是社会购买力和城市文化取向。齐白石的画在1950年代,10元一幅也没人要。他的弟子新凤霞上门拜访时,齐白石拿出来招待的点心是发霉的———购买力不行!时代变了,广州、深圳应该不乏购买力,但今年在深圳举办的艺术品博览会上,拍卖形势并不乐观,深圳仍未摆脱文化困窘。拍卖“热土”,集中表现在京、沪、宁、杭、温州等城市。成都的城市文化取向和购买力,现在仍需确认。

  五是市场培育。北京专家说,成都存在经纪人缺位问题。国外,艺术家只是专心作画,余皆由经纪人打理。成都的艺术家因为异地拍卖门槛太高,主要方式还是别人上门买画,穷于应付!此次拍家与书画家见面,形成一种市场沟通,拟出两招:一是从蜀人墨社中选择佳作,通过汇编成册或办展览等市场培育,一两年内,使这些艺术家达到市场约定俗成的“拍级”;二是择机在成都建立北京拍卖公司的下属分公司。

1  2  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