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进入18世纪后,茶在英国中产阶级家庭逐渐普及。为了能够随时饮茶,饮茶者在家中也备好茶叶与茶具,饮茶日益渗入家庭生活。凯瑟琳王后、玛丽二世与安妮女王均喜好饮茶,持续的示范效应促进了饮茶在女性中的传播,女士们在家中品茗强化了饮茶的家庭化趋向。茶在咖啡馆占有一席之地,在私人空间亦产生了较大影响,而咖啡则仅与公共生活相联系,这与咖啡的特性有关:当时饮用咖啡需要自己烘焙研磨,“随意选取一些咖啡豆,放进烤盘或之类的器具里,用小火不断翻炒防止烤焦。咖啡豆最初是白色的,烤干后会变成棕色,然后变成黑色。当烤成棕色即将变黑的时候放在研钵里碾磨,磨碎后倒进密封的瓶子里”,繁复的工序超出了个人的加工能力。而饮茶则极为方便,所以在公共领域与私人空间均可以传播开来,尤其在私人空间占据优势。随着饮茶在英国的普及,下午茶孕育而生,它既是温馨家庭氛围的体现,亦可以成为社会交往的场域,极大地丰富了饮茶的社会功能,对咖啡构成挑战。
更具决定意义的是,世界贸易格局促进了茶在英国的传播。最初,荷兰为中西茶贸易的开创者与掌控者,英国人购茶不仅价格昂贵,而且供应量极小。后来,英国在东亚积极开拓,逐渐建立了较为稳定的贸易关系,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贸易条件得以改善。1690年输入茶叶41,471磅,1712年时已增长到约16万磅,1717年时“茶叶已经代替丝绸成为贸易中的主要货品”。而香料贸易渐趋衰落之后,荷兰通过将咖啡引种到东印度群岛获得新的经济资源,“1723年销售的咖啡就达到了1200万磅。这样随着欧洲人养成喝咖啡的爱好,荷兰人也就成了这种外来饮料的主要供应者”。荷兰成为咖啡的主要供应者,茶叶则成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业务重心,亦是英国财政的重要来源,英国社会鼓励消费茶叶。
英国人由饮用咖啡转为饮茶,这一变化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折射了复杂的历史进程。这既与两种饮品的特性、传播领域的差异、咖啡馆的变迁有关,更是两种饮品贸易格局发生变化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