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源头
有人说台地茶和古树茶没有高下之分,都是大叶种,内含物质都丰富,都耐泡,只是稀缺性的天上地下。但笔者略微怀疑,古树的千年时光是白消磨了?古树的采光、通风以及根部吸收营养面积、扎根深浅都不一样。还有人称即便有台地打化肥农药,但可通过陈化而可以消失殆尽。笔者仍然表示怀疑,这些物质不管怎样分解,最终残留不还都在茶饼里吗?
个人以为,普洱茶的越陈越香,很大程度上是由内含物质决定的,古树茶从千年走来,优胜劣汰,内涵物质必定超多。如同我们都有白酒的储存和泡酒的经验,绝对不会拿38度的酒去存,而是度数越高越好,就因为里面有足够多的内涵物质,而且是纯正无杂的;同样存红酒也不会用餐酒去存,一定要用很浓厚的酒。
这其实是古树茶在今天一茶难求的原因,因为大家都心知肚明。
二、工艺
良好的工艺也是越陈越香的必要条件,一些茶企听起来名头不小,但没有自己的初制所,在山上收的是毛料,而不是鲜叶。因此,在初制环节就有先天缺陷,因为依靠淳朴的茶农“土法炼钢”,小作坊烟熏火燎,有的带有烟味,有的夹杂头发,有的尘土飞扬,在加工的时候,要么萎凋时间不够,要么杀青温度不足,要么揉捻力度不够,要么晒青吸收塑料大棚的气味,更不用说机器杀青的那种连蒸带焖的闷味,诸如此类的工艺缺陷,制约了一片好叶子的后天成就。
三、仓储
这个道理很简单,再好的茶叶,一旦和有异味的物体接触,就明珠暗投,暴殄天物。空气的湿度、干燥度、温度以及通风条件,定期翻放,这都是一个非常专业的活,马来仓、香港仓、台湾仓、北京仓,因为天气气候不同,各个技术层面的仓储程序就不同。
综上所述,随着普洱茶被市场的接受,在消费者心中认可度的提高,受众面的扩大,茶友消费水平的提高,中期茶的消费将获得爆发式的增长,但他们也必然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这对于那些这些年来矢志做古树茶、坚持严格工艺标准的茶企将是一种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