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识宋代阳燧镜
发布时间 2019-08-07 浏览 50823 次
,乃知吉凶也”。唐韩愈《调张籍》诗曰:“仙官敕六丁,雷电下取将。”张万福《传授三洞经戒法篆略说》:”阴阳翕辟,万二千物具而有神焉。主之者,六甲也……六甲者,一切之纲纪也。”南宋王契真编《上精灵宝大法》卷二:丁丑延我寿、丁亥拘我魂、丁酉制我魄、丁未却我灾、丁巳度我危、丁卯度我厄;甲子护我身、甲成保我形。甲申固我命.甲午守我魂、甲辰镇我灵、甲寅育我真。如今《道藏》中存有《灵宝六丁秘法》和《上清之甲祈祷秘法》,且《灵宝六丁秘法后序》中称六丁”能长能短,能有能无”。道教还有一种六甲符篆,用来“驱恶驱耶”。《云笈七羲》卷十四称:”若辟除恶神者,书六甲六丁等持行,并呼甲寅,神鬼皆散走。”后来此就演变成六丁六甲神。道教所塑造信奉的神仙世界,彩云华宇,琼楼玉字,天上有神灵居住的帝乡天堂,地上有得道修仙之地的福地洞天。渴望死后得道成仙,拥戴金童玉女,六丁六甲;凭虚御风,琼液金丹,随欲所之。这些说明了墓主人生前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道士,陪葬器物应为其在世时做法事的用具。

  为了进一步证实,笔者查阅了大量有关出土的历史资料。位居怀宁县西部隔皖水与潜山相邻的小市镇,虽皖水支流纵贯南北,但仍有多村为丘陵地带,特殊的地理环境,历来受干旱少雨的威胁。据新编《怀宁县志》记载,怀宁县从宋淳熙七年(1180年)到1983年有记载的大旱达数10次,宋淳熙七年4月至9月无雨,善良的乡民建道观,设坛做法场,祭拜神灵,祈求降雨。至今小市镇还留有以求雨设坛墩为地名的良湖村求雨墩村民组和求雨墩村委会等,足以说明此处道教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根深源长,墓主人的身份进一步得到了证实。同时也证实了阳燧镜发展到宋代已演变为道士法器,道教借阳燧能取火与天,给人以神秘感,借天火,召神灵,降妖驱邪,给世间带来安康、吉祥。

  阳燧因其使用的特定性而极少作为陪葬品,出土量极少,难能有见,早期文物发掘报告误称盖器、镜饰物,阳燧镜更为鲜见。目前,据不完全统计,早起西周,历经春秋战国、汉、唐、宋、元、明的阳燧及阳燧镜,见诸报刊有记载的全国也只有10余处考古发掘,令人不识不足为怪。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