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出门税”银铤
发布时间 2019-08-06 浏览 49340 次

自唐以来,银铤作为古代的流通货币,被国家储备、民间窖藏,甚至作为上贡、进奉的礼品,大多錾有铭文、标记。到了宋代,它又多了一项功能:渐次演变为国家和地方税收特种货币,民间持为税收的—种交纳“凭据”。由此,它衍生出一种专用的南宋“出门税”银铤。

  古代银铤主要出现在唐、宋、金时期,因其形状类似猪的肾脏,地方百姓俗称“猪腰银”。常见形状有圆首束腰、平首束腰和弧首束腰。元、明以后的类似银块,称为银锭、元宝。

  1978年,中国人民银行安徽东至县支行的金库里,清理出了—批弧首束腰银铤,经专家认定为南宋时期的“出门税”银锭(安徽《东至县志》)。“出门税”银锭是南宋时期的商用完税银锭,是行商纳税的见证。笔者以为,它类似于近代的货物税——商贾运销商品货物从甲地到乙地,途经大大小小的城门、关卡、哨所,官府派员驻扎,向出入境过客收取商品货物税。反映了南宋政府因不堪军费重负,把本由商人按章完纳的货物税、营业税、所得税等,渐渐演变成了出门旅行、通关过境时,人人都得向官府交纳的“

1  2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