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文化发展史简述
发布时间 2019-09-14 浏览 50513 次
走上了与原始宗教、图腾崇拜等相结合的道路,玉文化逐渐广泛化、深入化,终于成为文化主体,成为巫神媒介及华夏文明基础的第一块奠基石。

2、 礼仪化时期(商周) 商周玉器发展到奴隶社会制度服务的一种重要礼仪用器,石祭祀的象征物,和对武功的炫耀,其文化意义要远远大于写实意义。

3、 人格化时期(春秋战国) 人性的觉悟超越了对神的崇拜,"比德于玉"的思想道德观念进一步完善,标志着玉器人格化的确立,儒学家对玉器的解释和推崇,使神秘并具有宗教、政治、礼仪色彩的玉器又戴上了"品德高尚"的桂冠。

4、 迷信化时期(秦汉) 秦汉时期的玉器变成了联系超越生死,沟通神仙与现实人间的桥梁,并在汉代以后神化到了顶峰,思想上日趋迷信,认为玉是山石之精,吞食可以长寿,殓尸可以不朽,佩带可以辟邪。

5、 生活化时期(隋唐---明清) 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人们思想意识的解放,玉器的神会功能发生很大的变化,现实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并冲破皇家贵族的垄断,逐渐走进了民众的生活中。

6、 现代化时期(民国—现代)民国至建国前,由于战乱,玉器业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古老的玉文化又呈现情趣昂然的景象,显示主义大行其道,中西文化合壁生辉,各级宝玉石协会相继成立,玉雕业走向全盛,玉雕学院和玉文化研究欣欣向荣。

玉器艺术史

对中国玉器的研究,鉴赏和收藏历史的研究,既为玉文化学术史的研究。

迄今为止,人们只能根据考古发掘出来的玉器对新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产进行研究。"玉器时代"的命题符合历史真实。

奴隶社会,玉被赋予特有的内涵。列为"八材",且被人格化,《诗经》中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之说;后在祭祀天地方面出现了"六器",《周礼》的"六瑞"是其典型实例;"管子"明确提出了"玉德"一词。

中国真正对玉器研究始于北宋,随着金石学的出现,玉器步入了士大夫德考证范围,吕大临的《考古图*玉器卷》开玉器研究之先河,随后,元代朱德润的《古玉图》、明代曹昭的《格古要论》、清代吴大徵的《古玉图考》及民国刘大同的《古玉辨》等著作相继问世,从而丰富和发展了中华玉文化,并将其推向更高级阶段。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