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鎏金铜佛像的断代和鉴
下一主题:原始玉器的审美
碾磨
琢玉工艺过程之一。也叫"光亮"、"抛光"。是用紫胶、木、葫芦、牛皮及铜制的铊子,将玉件琢磨的粗糙部位,碾磨平整。并通过应用氧化铬等一些化学粉剂原料作介质,使玉件显露出玉材光洁、温润和晶莹的本质。
双钩碾法
汉代琢玉著名技法。在记载玉的文献中,说它的刻纹细如游丝,像头发,宛转流动,没有一点滞迹。和出土的汉代精美玉器相引证,古文献上的这些说法是可靠的。
"两明造"透玉雕
"两明造"技巧,在清代中期出现,在北京故宫、苏州园林等建筑中有较多的应用。两明造透玉雕,是在一块扁平(或稍凸)的玉片上,正反两面透雕出两层各不相同的纹样,两层中间完全透开,以四周边缘相连为一整体。纹饰镂空,正反相错,互相掩映,巧妙奇特。难度较大,做工精细。
金错玉器
利用传统的金错工艺技术,在制作的玉器上碾成细线纹饰,然后嵌以金丝或银丝。玉器需经过磨错。俗称"嵌金",实为"金错"。我国古代以"雕玉"、"镂金"为最精细的手工艺,根据东汉李尤和三国如淳的说法,"黄文错镂"和"金镂"也是金错的别称,所以金错又可称为"镂金"。金错玉器是"雕玉"和"镂金"的结合,是金错工艺的又一发展。金错玉器在北京和苏州的玉器业中都有生产。
软玉法
使玉石变软之法。玉石坚硬,不易坚硬,不易雕刻,可用荸荠数枚与木通入水煮玉一昼夜,再用明矾三厘、蟾蜍三厘涂刻处,炙干,再涂,药尽为止。
软晶法
使水晶变软之法。水晶坚硬,不易雕刻,可用吉祥草同煮,视熟,即可刻。但只可用铜、铁器煮,不宜用砂器。用此法软玉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