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三礼玉论”(四)
发布时间 2020-04-04 浏览 50776 次
面形象而产生根的。这一说的道理是:玄珍是礼北方之玉,而古代传说中北方之神是玄武,玄武者鸟龟也。在上古时代,龟被认为是微、凤、龟、龙“四灵”之一,具有未卜先知的神灵。在夏、商、周三代及此之前,龟是国之重宝,是万万亵读不得的。国家的重大事件都要卜龟,求智于龟灵,仿龟而制碘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无论上述四种说法孰是孰非,但换是一种弧形玉器是没有疑义的,出土的众多玉璜也证明了这一点。整圆为璧,璧象征着天。半圆为珍,璜只能象征着半边天。因而,玉珍无论是在等级、威严、神验、权柄等等方面,都只能为天之半,并以此附会严冬收藏。当万物都已凋零之时,岂非只有一半的生机。不过,真正如半璧的璜还真不多见,所见之璃大多没有璧的一半,而仅仅是璧的一小部分而已。

⑦六瑞之圭

六瑞之圭指的是镇圭、桓圭、信圭、躬圭,是天子和公、侯、伯三等高级职官的瑞信之物,也可以说是不同阶级和职权的标志,所以也称之为“命圭”,是任命之圭或天命之圭的意思。此四圭的形制和六器中礼敬东方之神的青圭基本相同。所不同的仅在于两点,一是礼神之青圭严格规定必须用青色玉雕琢而成,而四圭就无玉色的规定;另一点是六器之青圭无尺寸规定,而六瑞之四圭因其本身即为等级之标志,是天子为诸侯及朝臣封爵所赐,因此在规格上便有了三方面的变化。第一是在尺寸上有了大、小的区分。第二是在形制上增加了新的寓意。第三是增加了装饰物——缥藉。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还是根据《周礼》的原文来加以解释和论证。

《周礼"典瑞》又曰:“玉晋大圭,执镇圭,缥箱五彩五就以朝曰。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掉皆三彩三就以朝觐宗遇会同于玉。”

首先说镇圭。镇圭的长度规定为一尺二寸,这无异议。其所以名为镇圭,取其安镇天下、威震四方之意。故而镇圭就不是长方玉版一块,而是把上部削为尖首,像高山之形,比喻其为天下至尊,世间万物皆俯首其脚下。镇圭中间有一个圆洞,表示天子为政不偏不倚,方正于天下。《周礼》中称之为“天子圭中必”。按周制的说法,公、侯、怕只手执命圭一块,而天子除手执镇圭而外,腰间还有一圭,长三尺,中间部位削薄,首为锥头形。晋为纪绅之意,纪者插也,绅是帝玉腰间所佩的大带。玉晋大奎说的是帝玉将大圭插在腰围大带之间。博藉指的丝绳。五彩是五种色彩,用五彩丝绳在镇圭上缠绕五道,这就叫作锻藉五彩五就。天子在重大的国事场合之下,腰插大圭,手扒掉藉镇圭,其风采自是与众不同。使用掉藉的目的,一是通过装饰手段美化和突出其地位,二是在礼宾场合或祭典活动中防止发生玉圭碰撞、失落或损伤。古人对玉非常重视,用玉如此之慎也就不足为怪了。

1  2  3  4  5  6  7  8  9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网站统计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