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儒家“三礼玉论”(三
下一主题:儒家“三礼玉论”(五
《周礼"典瑞》又曰:“玉晋大圭,执镇圭,缥箱五彩五就以朝曰。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掉皆三彩三就以朝觐宗遇会同于玉。”
首先说镇圭。镇圭的长度规定为一尺二寸,这无异议。其所以名为镇圭,取其安镇天下、威震四方之意。故而镇圭就不是长方玉版一块,而是把上部削为尖首,像高山之形,比喻其为天下至尊,世间万物皆俯首其脚下。镇圭中间有一个圆洞,表示天子为政不偏不倚,方正于天下。《周礼》中称之为“天子圭中必”。按周制的说法,公、侯、怕只手执命圭一块,而天子除手执镇圭而外,腰间还有一圭,长三尺,中间部位削薄,首为锥头形。晋为纪绅之意,纪者插也,绅是帝玉腰间所佩的大带。玉晋大奎说的是帝玉将大圭插在腰围大带之间。博藉指的丝绳。五彩是五种色彩,用五彩丝绳在镇圭上缠绕五道,这就叫作锻藉五彩五就。天子在重大的国事场合之下,腰插大圭,手扒掉藉镇圭,其风采自是与众不同。使用掉藉的目的,一是通过装饰手段美化和突出其地位,二是在礼宾场合或祭典活动中防止发生玉圭碰撞、失落或损伤。古人对玉非常重视,用玉如此之慎也就不足为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