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三礼玉论”(六)
发布时间 2020-05-12 浏览 50700 次
重要的标志。所以在《礼记》当中,作者将记叙天子诸侯冕服圭统制度的篇章定名为“玉藻”,是有一定道理的。施就是五彩玉珠串,选用白、青、红、黑、黄五种颜色的玉珠,以合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意。玉珠用五彩丝穿就,珠与珠之间相距一寸左右。

每串穿玉珠12粒,这就称为一流。天子的玉冠必须悬挂12串这样的玉珠,所以叫做“天子玉藻十二旒”。“邃延”是玉冠最上面的顶板。玉冠端正干头上,顶板前高后低,延展而深远,此为“邃延”之意。顶板的上面和相圈的里面敷贴红色的麻布,顶板的下面和帽圈的外面敷贴黑色的麻布。从外观看玉冠仅看到黑色,这就叫“玄冕朱里”。“延纽”是顶板两端用以悬挂小珠串的小圈圈。“玉笄”是穿在玉冠和头发上作固定用的玉辔于。“朱纮’是系冠用的红色丝绳。

五冕的等级区分,主要是在流的数量多寡上。按照引文的规定,天子十二施,诸侯九旅,以下职官分别是七旒、五旒、三旒。这就是“三礼”中冕旒的制度。需要说明的是:旒不是单件玉器,而是玉冠上的玉饰,而且是玉冠上最重要的东西,离开了旒就不成其为玉冠,它所体现的是最高权威和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它不是一件普通的工艺品,而是最高玉权的政治象征。当然,它仍然是“三礼”中的一种佩用玉器。

玉镇:这里说的玉镇是指和冕施配合使用的耳饰,而不是丧葬用玉器。《周礼"弁师》曰:“诸侯之掉游九就,堆里三采,其余如玉之事,澡难皆就,玉镇玉等。”这段引文说的是诸侯冕像的形制和规定,这里所讲的玉睛是一种用丝绳悬挂于耳际的装饰,表示作为人臣只服从于玉命,而不听任何不利于国君法度的内容。显然,这是用于活人的佩用玉器,相当于今曰的耳坠。用于死人的玉镇是塞在耳朵里的,而不是悬挂在耳朵下面的。虽然用的是同一个词汇,但是有本质的区别。

玉笄:上面已经讲明卫等作固冠用,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玉等也有两种。一种叫衡笄,专作来发用。另一种叫曾笄,作固冠用。使用时将衡并穿过冕帽和发髻,下面再用丝绳系好,这样冠帽就会牢牢地戴在头上而不会掉下来了。

1  2  3  4  5  6  7  8  9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