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聋”说玉龙耳的演变与收藏
发布时间 2020-10-11 浏览 50075 次
“引河图天灵,称祖龙为赵王政”即将始皇称为“祖龙”,再看汉高祖是由其母感蛟龙而生等等传说,足可以看出完善龙的人格化,是帝王称龙比龙的政治社会需求。

  唐代龙是后代所有龙纹的基础,与前代龙有了明显的区别。角根是从鼻梁处长出,头部出现双角,形如鹿角,双耳屏后。宋代龙头与唐基本相同,但夸大了嘴和眼的表现力度,出现了龙须,龙须为后代龙脑后飘逸的发毛,提供了纹饰对应上的美观处理需求。从明代起清代的正面龙特别多,清代龙头头发满头乱生,致使各种各样的角型,由散发中伸出。有粗有细,有分叉。因龙头的发毛飘逸,而使耳朵的艺术表现,采取了淡化处理。至此龙耳和龙角又真正地回到了龙身。前人造出的聋字,终因年代的久远,与象征帝王的龙,没有那么多的避讳,仅以失聪之意久存于世。

  藏家在玉文化探索中乐趣无价

  《国语晋语四》:“聋聩不可使听。”说的是先天失聪为聩,后天失聪为聋。这两个字都与权贵有关,不由使人纳闷非常。但有一点是清楚的,长沙马王堆墓的内棺棺盖上,覆盖的“T”字形旌幡帛画,构图绘有日月升龙等象征天上境界。这和《人物御龙帛画》长沙子弹库出土的战国楚墓的画面,有着相同的“引魂升天“的主题思想。所以,龙在汉前还不是帝王专用的代表象征,在造字时,大有观玉龙难分耳角之辩,疑龙为上天之物,耳必不能听凡间之声,有耳如无耳一般之可能,故也无须避讳聋借龙耳,对帝王贵胄礼仪上隐含僭越的不敬。如汉书说,臣许丞人老病聋,却是廉吏,虽老尚能辅佐。后人常常借代“聋丞”一词为老有作为之人辩说。

  玉器鉴定,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文化研究。有许多纹饰的演变,需要我们好好探索发现。文字学往往可以为我们带来一些有用的帮助。对龙纹的研究有多种多样,以“聋”字联想龙耳的演变,仅仅是一种尝试。藏家对一件藏品的欣赏和评价,不能停留在纹饰有多么精美、东西有多么值钱上,而是应该尽自己的努力为玉文化做点什么。尽管有不当之处,但乐趣在探索中是无价的!

1  2  3  4  5  6  7  8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