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起大落的秦汉玉器
发布时间 2021-05-02 浏览 49107 次
着琢玉史的重大进步,更多的则表示当时艺术上所取得的新成就。

  三.秦汉玉器的风格特点

  秦汉王器的用材,仍以新疆昆仑山产透闪石——阳起石料(俗称和田玉)为主。此外,新疆天山以北产的玛纳斯碧玉,继战国始出现后,复又大批采用并大多用作陪葬品;曾在战国中断使用的蛇纹石玉料(岫岩玉),在东汉时又—度兴起,并说明因东汉时国力不支,统治者用玉出现以次充好的境况;汉代史书中大加推崇的蓝田玉,有一两件大型建筑物用器有人考证是用该料制作,但是否就是蓝田玉制作还有待考证。值得指出的是,上述玉器即使是用蓝田玉制作,它也说明在汉代用蓝田玉作器是不多的,而更多的情况很可能作帝宫的建筑物附件用,日常所见的高档玉器是不用该玉料的。

  秦汉玉器中,除一小部分作贵族的生活实用品外,更多的是以其表示上流社会中等级的高下,子孙后代对前辈的孝道和为阴阳五行、辟邪压胜等迷信活动服务。故此时的玉器包括出现的人物和写实性动物造型的玉饰,无不有神秘奇特感。

  秦汉玉器的形式和饰纹都有不同程度的新变化,如玉具剑饰物,因大多作铁剑上用,固多器大厚重;饰纹由简至繁,造型由薄至厚;玉璧中的出廓一式,出廓处饰纹由孔内、两侧转移至上端一处,其饰纹由对称转向非对称,及至东汉还出现镂空铭文之璧,见者有“长乐”、“益寿”、“宜子孙”铭等吉祥语;而那些龙、凤、螭纹,也有明显的变化,如龙,从“S”形游动态转化为爬行状,并出现眉骨高起,有四足,吐长舌,口吐或含宝珠,个别身上有鱼鳞甲和动感极强的形式。螭龙之态,由战国的侧首侧视转为正面正视形,四足由身下一侧行走状转化为置身两侧各两足成伏地爬行状,由张牙舞爪向合口形发展;一些几何装饰的纹图,虽有出现,但较战国少,并多成宽松布局。与此同时亦出现前所未见的新饰纹,如圆圈纹、云气或流云纹、短平行毛发纹、细如毛发的游丝纹和斜刻而成且较粗的“汉八刀”饰纹等,其中细如毛发的游丝纹的刻琢,似非用砣具琢制,而有可能是“它山之石”,如金刚石(又称“昆吾刀”)磨尖直接刻划成,故其纹多在弯曲处呈现叉边或差道痕。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