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藏玉器论五德求索真谛
下一主题:象牙的鉴定
读《红楼梦》,初读无味,是因不解其味,读得多了,发现此书有玉的品格,一是“温”,二是“润”。事物都要对比地看,先看《水浒》,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刀砍人,虽讲了个痛快,却没有了思想,更少了情感,干柴烈火之“烈”,能持久否?再读《三国》,那时没有易中天帮您嚼烂掰碎的《三国》。好比进陕西饭店吃羊肉泡馍,要自己动手掰饼,有自己动手的味道。现在易中天在电视上的《三国》是机器切饼,端出来的“羊肉泡馍”是新派菜,不一样了。读《三国》比《水浒》厉害,说的是征战天下,写出来的却是阴谋与阳谋。虽然不烈了,但却“冷”!多读几遍《红楼梦》,才感到真是一部奇书,“温”情脉脉中写尽世态炎凉,“润”物无声中展露万千风情——好一块奇石宝玉啊!
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世风大变。如今无处不讲“收藏”,人人好像都是贾宝玉。只要是个文化人,脖子上挂玉,腰带上别玉,见面就招呼:“你看我这块是不是老货?”张开五指,掌心里还捏着一块玉。男如宝玉,姑娘呢?现在红透半边天的是“超女”了,如果贾府的闺秀们,生在今日,谁能当“超女”呢?最有可能的当然是薜宝钗,还会有问题吗?黛玉如何?她不会去凑这个热闹。她在哪儿?在家里坐着,坐着看刘心武在电视上讲“红楼梦”,她一边听一边想:“我们家没这个亲戚,他怎么什么都知道呢?”黛玉哪里晓得,这也是在玩玉呢!把玩《石头记》,好像手里捏着一块玉,越捏越“温”,越揉越“润”,感觉好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