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玉文化的复兴
下一主题:收藏根雕须理性
高兆华认为,现在的玉雕生存不是问题,一个学徒出去每个月拿四五千元,吃饭没问题,但是怎样做出好东西,却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体现出传统积淀和扎实手艺的作品,在市场上还是很少。“大多一看就是工匠的东西”,高兆华很重视“手上活”,但更重视研究如何将传统的、优秀的东西继续传承下来,他认为这是整个行业所面临的紧要问题。
高兆华现在每年自己会做一两个精品,更多的生产,都是由他完成创作,制作的部分则大多交给学徒完成。他把这种方式叫做“以粗养精”,把生活问题解决了,创作才无后顾之忧。而自己创作的作品,高兆华说,“这一定是心血之作,做这样的作品,我不大会考虑市场,这都是凭着自己的思考进行的创作。”高兆华把作品看得比任何东西都重,收藏自己作品的房间,一般人是不让进的。有些作品,他并不卖,十五件一套的“文房四宝”前些年有人出价二十四万元,高兆华也不愿意拿出来。有些即使卖出,他也会向买家提出条件:在他今后举办展览时,希望买家能将买走的作品借给他参展。
进入玉雕行业多年,高兆华告诉记者,做玉雕,石料是根本。但是,玉石是越来越少的,好的石材更是稀少,没有玉石了,这个行业怎么办?他并不认为这是杞人忧天,而是玉雕师必须面对的问题。石料减少,这是无法阻挡的现实。高兆华认为,玉雕师拿到每一块石头到手时,都应该慎重处理,让每块石头从自己手上出去时都少留遗憾,让每件玉雕作品成为精品,这才是这个行业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