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时期的牙雕
发布时间 2021-12-11 浏览 44827 次
使是生活用品,亦带艺术性,如小刻刀、勺、梳、发笄等在其柄端或器身刻有各种花纹,甚至把它雕成动物造型。再往前上溯到新石器时代,我们惊奇地发现,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出土的象牙筒与同出的骨雕筒,亦有相似者。在牙雕的早期发展阶段,牙雕与骨雕形影不离,如胶似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像一对姊妹艺术,互相影响渗透。只是到了后来,象牙雕刻才脱颖而出,远远超出骨雕而独立发展。

当然,商代牙雕盛行还有赖地它的制作材料比较丰足。商代甲骨文中已经出现“象”字,并有捕获大象的记录。安阳殷越还曾发现商代的象骨。这说明四千多年前,中国江汉平原北部的山林地区有大象类生物出没其间,约一千年后的商代,这种生物仍然存在。商代之所以盛行象牙雕,恰恰反映了当时黄河流域生存很多大象群,有丰足的牙雕原材料。

中国的牙雕业发展到西周时,已从骨雕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它的内部分工比较严谨,各个作坊大量制作单一品种,且多以生活器具为主,尤以牙骨笄为多。在工艺技巧上,周代与商代分别不大,但制作水平有所提高,部分出土的圆锥形笄,圆度精确,弧形规正,故有人推测当时可能已经出现了原始手摇加工“车床”。西周牙骨雕的风格与商代不一样,商代的华丽繁密,西周牙骨雕则凝厚结实、简朴典重,它的圆雕器物注重立体感,浮雕器物层次变化比较复杂。据《周礼太宰》记载:周代的手工业被称为“八材”—珠、象、玉、石、金、革、羽,其中“象”就是象牙雕刻工艺,象牙雕刻及把象牙加工成器称“磋”。各个诸候国向周天子进贡时,象牙就是主要的贡品之一。鲁国的诗歌就有“准夷”贡“元龟象齿”的记载。周天子要诸候国进贡象外,目的也只是为了制作玩赏工艺品。周代的牙雕主要作为饰品装饰在战车、家具、王室贵族的乘舆以及精美的文房用具上,象牙饰品上雕刻的纹饰有三角纹、云雷纹、几何纹等,大都沿袭商代的风格。西周的牙雕作品遗甚少,今日所能见到的也属凤毛麟角。象牙梳作为生活用具早在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已出现,山东地区是大汶口文化的中心区域。到了东周时代,使用牙梳的传统依然存在,并且具有一定的地域特点。考古家在山东曲阜鲁国故城东周墓中,曾发现一件牙梳;山东莱芜西上崮战国墓中,亦出土两件牙梳,其形制和装饰与曲阜鲁国墓中出土的一件相似,这类梳柄上有鸟纹的牙梳,很可能是山东地区牙梳的特色。

1  2  3  4  5  6  7  8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