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夏王朝之后,火种已经很容易就可由人工制造而成。取火已不是一件难事了。人们封了个火神之后,斜口筒形玉器就不再需要制做了。
玦形玉就是"玦"字形象符号的原始码。
先从玦形玉来分析。 玦形玉,从工艺制做和造型来看,先是一个环。再断开一口,而成了"玦"形。 这类玦形玉从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到7000年前的远在几千里之外的河母渡文化,都有出现。 兴隆洼出土的4件玦形玉,两件是出土在一个女性墓主的左右耳侧。另两件是出土在有很多陪葬品的男性墓里。第一件玦形玉出土在这位类似部落首领的腰部。第二件玦形玉出土在陪葬猪里。这说明玦形玉已经赋予了特别的信息功能。一玦在墓主腰里,一玦在陪葬猪里,这之间是不是在表达一种人猪相合的信息符号? 如果是的话,而玦形玉就赋予了这类相合的象形符号的原始信息功能。
甲骨文中的"玦"字就说明了这类玦形玉就是结合或联姻或结盟的形象符号的原始码:一只手在左上角握着一个玦的一边, 另一只手在右下角握着那件玦的另一边。决口朝右上方。环形玉器是准备联姻或结盟的符号。一旦联姻或结盟成功,就在玉环上开口以作"决"定的标记。表示结盟不变。如有变化,就如此"决口"。一但联姻或结盟真的破例,就将此玦打断。这类玦形玉器几乎遍及中国各地的石期时代的遗址,还远及几乎整个亚洲。
玦形玉的开口也是有多种的。代表不同的涵义。
正如杨伯达先生所言, 最早的玉器是工具和装饰品。然后逐步上升到具有群体社会的信息负载体符号功能。 与同时期的陶器和石器来看, 玦形玉的工艺远远要复杂和特别。
到了红山文化时期,由于部落联盟规模越来越大,红山先祖们将玦形玉上升为冠于部落象征的结盟符号---龙形玦。 龙形玦有分小c形和大C形。 在小c形里,有耳朵长大的猪形和耳朵短小的熊形。而大C形就有多种图腾的综合抽象的象形符号。这类龙形玦一直进化到夏商周之时的卷体龙形。
所以,龙形玦就是红山部落里以及部落之间的结合联姻结盟的形象符号。后来就成了甲骨文和金文的"玦"字的原始码。
Y形器就是甲骨文里"Y-单"字的原始码。但不是一个单纯的"Y-单"字,而是狩猎驯猎多少的财富涵义。上面的大耳是从猪耳里溶合过来的。下半部是从贝类溶合过来的。一横一横就是拥有狩猎驯猎多少数目的刻划符号。 同时, Y形器也和"羊"字的原始码有关。说来很神奇,现在的人民币的符号就是一个"Y"形器的抽象形。
红山文化里的动物形和人形玉器就更能说明这类象形符号的原始码特征。红山文化里,动物形玉器种类非常多,也非常形象化。 而甲骨文里也是动物形字类特别多。
红山玉龟的正面形和侧面形非常明显地就是甲骨文和金文里"龟"字的原始符号。
红山玉凰也是非常明显的甲骨文里的"凤"字的原始象形符号。(J428)
玉猪,玉鱼,玉鸟,等等,红山先祖们制作了很多动物性玉器。红山先祖们一定是将人造化了的各种动物的原始形象赋予了各种人文信息的负载体符号。比如,玉凤就是自由飞翔的天意和神意。牛河梁16号遗址4号墓的主人大巫就是将那件玉凤枕在头下。或许,红山玉鹰就是一个部落自由人的符号。
甲骨文的造者们不是简单地复制玉文化里的象形原始符号,而是进化成一种抽象的语言文字。
"人"字就是甲骨文中抽象的语言符号和象形的原始符号相结合的典型代表。甲骨文中有三种"人"字。 一种是侧面的弯腰垂手形状的"人"字。J875一种是正面立着的"人"字。还有一种是侧面跪着的"人"。 关键是这种立着的"人"字也是"大"的同义字。显然,正面立"人"字要比侧面弯腰或侧面跪"人"字更有意义。因为正面立"人"是个"大"人。
牛河梁16号遗址4号墓出土的红山玉人就证明了这个"大"人的原始形象码。 这件红山玉人是一个正立的人,加上双手和双脚。注意这双手是向下巴下直弯起的。只看见一双手臂的长度。 再仔细来看甲骨文里的正面立"大人"字。也是一个正立的人形,加上双手和双脚。但这双手的笔划是短的,也是直弯臂,不过胯挡点。 这种直弯臂加上长身长脚的象形符号这刚好就符合了红山16号玉人的形象。 而甲骨文里和"人"有关的其它字的双手都是很长的。例如弯腰垂手"人"字, "力"字, "女"字和"男"字, 等等。
后来的凌家滩文化中也出土了一件立着的玉人。这件玉人的双手和红山16号玉人是一样的。一直到今天,人们双手拱起祝贺也是类似此样的。
为什么这件16号玉人和后来的凌家滩文化玉人会赋予"大人"的形象符号呢? 道理很简单,因为这件红山玉人的主人是个巫师。 而制造和应用甲骨文的是卜师。 所以,卜师们就继承自己先师的正在求神的形象符号作为"大人"字的原始码。
凌家滩玉人有二个特别之处和红山16号玉人不一样。一是双腿略略分开。二是头上多了顶帽子。这顶帽子抽象成一横,加在大"人"之上,就是甲骨文的"天"字。也是说,巫人不仅仅是"大人",还是可以通天之"人"---"天"。巫人通天即为"大人"。"大人"通天即为"天"字。在红山文化出土中,还没有发现戴帽的玉人。但女神殿里的那尊女神像在额头高处有一横。也具有大人通天的原始符号码特征。
杨伯达先生的<>一书中还分析了甲骨文"玉", "帝", "巫"字的构成。杨先生精辟地指出了玉文化在甲骨文中的关键影响。
甲骨文里的"玉"字的形象符号的原始码就是锥形玉器。 红山玉文化里有很多椎形玉器。其他的史前文化里也有很多锥形玉器。 特别是良诸文化里的椎形器上有多种精美的神徵式的横形图案。
甲骨文里的"玉"字, 就是一直竖条。有时顶部加一横或二横或三横。 这一竖条就是玉文化里的锥形器。而上部的横线就是锥形器上横形图案的抽象简化。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整个中华文明里的史前玉文化就是中华象形文字的原始码。
锥形器是中国最早的针灸器的原始形。这里涉及两个问题: 一是锥形器是什么? 二是"玉"字里的一竖为什么是锥形器的抽象符号?
锥形器最早在兴隆洼文化中就出现了。那时还是石制的。到了红山文化时期,玉制的锥形器就很多了。其他中国各地的史前文化里都有出土石制或骨制或玉制的锥形器。一般来讲,锥形器很大,不可能用作针来缝线,来织网还可以,但又太长了。仔细来看出土的锥形器,底部尖头处的磨损痕迹比其他部位都要明显,但又没有和硬物碰撞的裂口,所以不象是武器。就从底部尖头部位使用率最高来分析,点人体穴位的可能性最大。点人体穴位就是来替人疗伤治病。因此,锥形器就是中国最早的针灸器的原始形。
在原始社会里,谁来替人疗伤治病的呢? 部落首领和巫师的可能性最大。为什么要用玉来做锥形器呢? 在长期的石器使用中,人们发现用玉做的锥是最神奇的。玉石有着特别细腻而又坚硬的质地,可以磨制得细尖。玉石又特别的润凉,玉石里还有特殊矿物质。这样,部落首领或巫师用玉锥器点到人的穴位上就有了神奇的疗伤治病功能,这也是造就玉文化里的玉崇拜的原因之一。所以商代卜师刻字时就用一竖来代表玉锥器中的玉。由于部落首领和巫师们为了体现他们的通神和敬神,常在玉锥器上方刻上几道神纹神徴,玉字也就出现了一条长竖加一到三条短横的式样。
进而"帝"字,也是带冠者两手握玉或胸前挂玉璧的形象符号化。注意"帝"字中胸前挂的玉璧是类方形的。这和红山玉文化中出土的大量类方形玉璧及其上方串孔的方式是一样的。
"巫"字也是一立人两手握玉,头有一横是天,脚有一横是地。所以,巫师就是握玉而通天理地的。也和"帝"字一样,双手握玉的形象就是"巫"字的原始码。
如果将红山文化里的女性陶像侧面来看,就是一个"女"字。 这就是一坐妇女陶像的侧面形象符号化。如是女性陶像是大肚子的,就是一个"孕"字的原始码。特别要注意的是牛河梁第五地点上层Z2出土的一件小型女神雕像。这座雕像的双手是几乎交叉在胸腹处。而甲骨文里的"女"字就是有双手交叉在胸腹部位的字形。甲骨文中的"妻"字是一只手握着"女"字。"妾字"就是一个跪"女"字头上戴了顶帽子。妇好墓出土的一个带帽跪女的玉像就很象是"妾"字的原始形象码。
甲骨文中的"黄"字也是玉文化的原始码直系。"黄"字是一个人胸前挂了一件类方形的玉璧。这和黄帝时代就是玉兵时代的解释非常相符。
甲骨文中的"弄"字也是玉文化的原始码直系。"弄"字就是两只手捧着一块玉。
综上所述,从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重玉到6500年前的红山文化唯玉而尊这2500年之间,红山先祖逐渐形成了红山玉文化作为人类信息负载体的基本象形原始码。3600年前的红山文化后裔的商王朝就在这个玉文化的基本象形原始码的基础上,创造了甲骨文和金文---中国的象形文字。
当然,甲骨文和金文是各种各类的中华各种文化的共同结晶。并不是红山玉文化的原始码唯一独创的。换句话说,红山玉文化不是甲骨文和金文的唯一象形原始码或唯一源头。但红山玉文化是一个起创造性作用的象形文字符号的基本象形原始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