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个特点:由低面值向高面值扩展。流通硬币是从分币开始,向角币和元币扩展的;流通纪念币中只有一套角币,开始都是壹元币,后来逐渐向伍元币和拾元币扩展;非流通纪念币自发行以来一直是低面额的面目出现的,但是自2001年起,开始按着国际惯例大幅度调整了金币面额,是调整前的4倍,这样其面额就相对体现了金币的实际价值,这使得非流通纪念币的面额也从低面额向高面额过渡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金银币的面额不论怎样调整,也不会高于其币材的成本价,不然出现特殊情时,持币者都到银行挤兑,对一个国家的金融安全很利。由此看来,如果有一天流通硬币也出现壹元以上的高值货币也是一种很正常的事情。
第六个特点:从不规范向规范发展。不论流通纪念币,还是非流通纪念币开始发行时都存在不规范的问题,如流通纪念币发行之初就出现过一套货币中有两种发行数量的问题,如首发币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纪念币(发行时间是1984年10月1日),由于是两个造币厂分别铸造,其发行数量也不一样,这样一是造成统计上的困难,二是给收藏者也带来了诸多不便。还有流通纪念币上所纪念事项的起始年代一直没有标注。当然这在以后的发行中已经得到解决,首先解决的是发行数量不同的问题,年代标注问题是在1999年人民政协五十周年币发行量开始得到解决的,此后发行的纪念币都有了年代标注。非流通纪念币面额与实际价值相背离的问题在2001年也终于有了说法。这表明我国硬币的发行逐渐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
第七个特点:是从普通币向精制币和装帧币发展。这在纪念币中体现的更为充分。流通纪念币中珍稀野生动物币的首发币大熊猫纪念币中的两面喷沙币,就是难得一见的精制币。非流通纪念币中从普通币到精制币的例子就更多了,近年来出现的彩币就是精制币中的极品。此外一些纪念币在外包装上也更加精美,受到收藏者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