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玉说
发布时间 2011-03-01 浏览 50657 次
集大成时期。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有一联上联曰:“王子身旁没有一点不似玉”,一语双关,既点出了“王”与“玉”两字相关,又说明了清代皇家玉器使用的普遍程度。清代宫廷遗玉中旧玉新做的很多,但最典型的还要说回到这件“渎山大玉海”上。清代中期的乾隆十年,历经沧桑的大玉瓮复被发现,爱玉成癖的乾隆皇帝即令“以千金易之”,并下旨着造办处对玉海进行了清理并重新琢磨纹饰。鉴于玉海污损严重,十一年进行了“刮苔涤垢”;十三年上谕“玉瓮上水兽水纹俱磨细”;十四年建石亭于承光殿之南置之,“镌御制玉瓮歌于上并刻词臣四十人应制咏玉瓮诗于石亭楹柱”。十八年又着“玉瓮龙鳞、海兽等件鳞甲皆照小玉瓮龙鳞一样刻作。”这件“渎山大玉海”的膛内在此期间先后共刻乾隆咏玉瓮歌三首。可见乾隆皇帝对其珍爱的程度。

  经过元代的原创作,又经过清代的再创制作,“渎山大玉海”成了历史上极其珍贵的一件独山玉的代表作。大玉海产生于元代,开创了玉琢大型器物的纪在我国的玉器史上具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独山玉与中华民族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