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陶瓷粉彩人物塑像
下一主题:越窑瓷器上的铭款
建窑在今福建省阳县永吉镇。唐至五代烧青瓷,宋代以烧黑瓷为主,后来形成以建窑为主的黑瓷系,同时也兼烧青白瓷和青瓷。建窑黑瓷釉色黑而润泽,器物内外均施釉,底足露胎,釉厚而釉汁垂流,有的凝聚成滴珠状。釉面因烧制时所含氧化金属的作用而形成窑变花釉,有的釉面呈现黄色或褐黄色,釉中央有自然形成的丝状纹,俗称“兔毫盏”。有的釉面呈油滴结晶状,称油滴釉,尤为珍贵。
黑釉瓷器有印花、刻花、划花、剔花灯,尤以自然形成的窑变花纹著名。兔毫釉在漆黑发亮的釉面上,闪现着银色光泽的丝条纹,这种细如兔毫般的色彩,如同细雨流丝,分布自然,它与色地两相对照,极富特色。
油滴釉装饰与兔毫釉不同,乌黑的釉面上呈现银灰色金属光泽的小圆点不规则地散步着,大小不一,在日光照耀下,闪烁出光辉,这些小圆点像油滴一样晶莹透亮,故名“油滴釉”。
南宋建窑兔毫盏
此黑釉器收藏品上透出黄棕色或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