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最后掺茶师将退休,担
下一主题:情系那一片绿叶
梅调鼎(1839-1906),字廷宽,号友竹、赧翁等。据慈溪光绪志记载,梅家的先祖梅宽夫为南宋咸淳七年(1271)进士,调慈溪尉,后摄知县事,率义勇应文天祥而战死常州。“调鼎”取自宋代诗人张耒的《梅花》诗:“调鼎自期终有实,论花天下更无香”。在古代,“调梅、调鼎”均指宰相,说明家族对他寄予的厚望。应试时梅调鼎因书法不合“馆阁体”而被拒,从此放弃科举,发愤练习书法,初学颜体,再学王羲之,中年学欧阳询,晚年潜力魏碑,旁及诸家,兼收并蓄,博众所长,融会贯通,刚柔相济,独树一帜。其书风高逸,被誉为“清代王羲之”,是清代书法家中成就最高的一位。有《注韩室诗存》、《梅郝翁山谷梅花诗真迹》、《郝翁集锦》存世。
梅调鼎嗜茶爱壶,尤其是他题铭的多把紫砂壶壶被收藏界视为珍宝,在中国紫砂壶壶史上占有一席位置。
创办浙宁玉成窑
大约在清同治至光绪年间(1862-1908),梅调鼎出于文人爱好,得到当地和在上海的爱好紫砂壶壶的宁波同乡的资助,在慈城林家院内(今慈城粮机厂内)创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