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龙泉窑瓷器的胎釉
发布时间 2011-07-29 浏览 51333 次

北宋早期胎壁薄而坚硬,质地细腻,呈淡淡的灰白色,但也有胎壁较粗厚,因瓷土淘洗不够精致而含有杂质的器物。中后期瓷胎呈淡灰色或灰色,胎壁厚薄均匀,表明瓷土洗练技术渐趋纯熟,但此时烧造技术仍然比较落后。

南宋时期龙泉窑瓷器的胎壁较厚,胎体特征有灰胎,质地较粗。有浅灰胎,质地细腻,浅灰色接近白色,很悦目,青瓷中的梅子青、粉青、月白等富有美玉质感的这类青瓷就是在此类胎体上出现的。有棱线的器物在棱线处可以看到白色凸筋在釉层下显现。还有一种胎,粉碎很细,胎料中配有含铁量很高的紫金土,烧成褐黑色,在失透釉层的罩盖下,形成紫口铁足,釉的美玉质感更温润,它一直延续到元朝。

龙泉青瓷以烧制白胎青瓷为主,同时也烧造少量的黑胎青瓷。也有少数金黄色或砖黄色,胎质松而轻,多气孔。釉色以翠青色为主,也有半黄、紫红和乌金色。釉色透明光亮,柔和感较弱。表面一般都有开片,口沿及转折处釉层较薄的部位开片较为密集,釉厚的部位则较少。这种开片也是龙泉窑的一种特色,即所谓的“鱼子纹”、“白圾碎”。

1  2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